• 这些年,他们与非遗一同走过

    2012-06-13

    乌丙安(右)在云南石屏考察彝族国家级“非遗”项目《海菜腔》。(资料图) 蔡正仁《长生殿·迎哭》剧照。(资料图) 西合道在绘制唐卡。(资料图) 编者按: 仅仅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拗口名词,就完成了从厘清概念到深入人心、为全社会所关注的...

  • 推动街区保护 打造文化品牌

    2012-06-13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承萱宣读入选街区名单。 授牌领导与入选街区代表合影。 6月8日晚,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授牌仪式在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城市河南郑州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

  • 中国演出市场有了质的提升

    2012-06-13

    2010年,《宋城千古情》表演一年的收入已经超过3亿元,带动了300多万游客的夜游市场和周边数十亿元的消费量。 编者按: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日益繁荣。其中,演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等门类均在过去5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产值...

  • “软实力”才是“硬道理”

    2012-06-12

    2012年3月,我随中央党校考察团赴意大利进行了为期15天的学习,这是一段愉快而充实、紧张而难忘的旅程,就我个人而言,感触颇深、收获颇丰,但对我触动最大、让我记忆最深又最想与人分享的,莫过于意大利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悠久 从某种意义...

  • 世界各国为文化流行而战

    2012-06-12

    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战争大片,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映。面对在各国之间展开的文化之争,我们如何保有并拓展文化产业的覆盖范围?曾担任法国驻美国大使馆文化专员,目前身兼法国外交部分析与预测中心研究员、国家视听研究所研究员的弗雷德里克·马特尔用5年时间走访全球30多...

  • 出版活力在创新中迸发

    2012-06-12

    《尘埃落定》、《暗算》、《历史的天空》、《长征》、《解放战争》、《1901》、《1911》…… 这一本本书,都是近几年来引起过社会热烈反响、值得一读再读的文学精品。它们,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一位资深编辑——脚印之手。 自从研究生毕业来到这家国家级...

  • 微电影:源于草根,不止于草根

    2012-06-12

    微电影已成为当前最为火爆的新媒体形式,从2010年至今不到3年的时间,微电影从一种草根式的影视作品,到如今成为大众和商家的新宠。目前,年产数万部的微电影涵盖各个内容领域,商业开发也如火如荼,其发展速度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力让人吃惊。笔者在网络上搜索“微电影”一...

  • 中国电影何时真正走向国际

    2012-06-12

    近10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成效显著,2011年度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130亿元。然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中国电影,其“走出去”的实际效果如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为此发起了面向外国观众的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调研,并通过《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

  • 中国旅游演出:从一台戏到一个产业

    2012-06-12

    自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为各地文化...

  • 非遗:纸上名录,还是镌刻在人们心上的珍宝?

    2012-06-12

    6月9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各地公布了新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进入名录不等于安然无恙,它们濒临消亡的速度并未减缓。半个多世纪消亡了百余个传统地方戏剧种,木雕船模传承人龙从发无奈纳子为徒……这些文化遗产是被简单记录在纸上的名录,还是镌刻在人们心上...

本网推荐
热点关注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