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之《中国戏剧》专场讲座,邀请法国汉学家、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国(Emmanuel LINCOT),围绕中国戏剧的起源、兴起、盛行、类别以及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向50余名法国听众深入阐述了中国戏剧的发展脉络和传承。
林国本次讲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
他首先对中国从青铜时代至当代与戏曲密切相关的历史发展阶段做了梳理,他认为,中国戏曲萌芽于上古、先秦时代,戏曲的雏形是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比如起源于商周时期方相氏驱傩活动的“傩戏”。早期戏曲的唱词不少均出自《诗经》和《离骚》等古典文学巨著。唐代文学艺术繁荣,诗歌、音乐、舞蹈的空前昌盛,加之敦煌壁画载歌载舞的视觉艺术,为戏曲提供了坚实的内容、表演、音乐和唱腔的基础,唐代中后期正式形成了戏曲。戏曲发展至元代,“杂剧”继宋代之后继续丰富完善,元杂剧成为一种主流文学,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明清时期“传奇”类文学盛行,是继元杂剧之后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唐代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均屡屡被改编为戏剧,并诞生了汤显祖《牡丹亭》等著名剧作家和传奇剧本。传统戏曲的两个重要剧种“昆曲”和“京剧”分别诞生于元代和清代。20世纪,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京剧等主要剧种达到了发展巅峰,涌现了梅兰芳等一批世界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林国从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剧目、脸谱、角色、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昆曲《牡丹亭》《白蛇传》、京剧《西游记》《霸王别姬》都是中外戏迷耳熟能详的剧目。戏曲脸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文化与艺术语言,能够表达戏曲角色的性格。公众对一个多月前举办的第九届巴黎中国戏曲节还记忆犹新,林国还特别介绍了戏曲四大主要角色“生旦净丑”以及中国戏曲音乐常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锣、钹、鼓、檀板等。
对中国传统戏曲做完纵向历史性梳理以及横向要素介绍之后,林国重点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之间的相互影响。中国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1935年前往莫斯科表演和交流期间,为西方带去了与本土风格迥异的东方戏剧。梅兰芳所代表的表演艺术,尤其是高度程式化的动作、眼神、唱腔、舞蹈以及情感的表达,让俄国著名戏剧和表演理论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国导演、演员、戏剧理论家弗谢沃洛德·梅耶荷德以及德国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看到了与西方写实主义戏剧截然不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对其戏剧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梅兰芳莫斯科之行,是中西戏剧交流的成功之举,具有世界性意义。
林国表示,布莱希特1942年创作的寓意戏剧作品《四川好人》(La Bonne Âme du Se-Tchouan),把故事背景放在中国,并借用中国戏曲安排“契子”、插话等表现手法,达到了他希望的“陌生化”效果,是中西戏剧交流的著名典范。法国汉学研究历史悠久,有关中国戏剧的研究著作在世界汉学领域颇有影响,例如戴鹤白(Roger DARROBERS)的《京剧》(Opéra de Pékin)、《中国戏剧》(Le Théâtre chinois)以及班文干(Jacques PIMPANEAU)的《中国:古典戏剧——梨园畅游》(Chine: L’opéra classique. Promenade au jardin des poiriers)。
林国最后指出,中国戏剧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话剧”是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在中国本土稳定、繁荣发展的戏剧类别,诞生了老舍、曹禺等中外著名的现代剧作家,以及《茶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脍炙人口的话剧。曹禺深受法国莫里哀、挪威易卜生、美国尤金·奥尼尔的影响,把西方戏剧按照中国语境做了本土改编,开创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正是这种中西方戏剧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融互鉴,构建了整个20世纪绚丽多彩的世界戏剧艺术空间。
活动结束后,若曦·弗莱克斯(Josi FRAIX)女士表示,自己曾在文化中心学习中文,之后前往中国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沉浸式体验。在中国期间,她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与法国戏剧风格截然不同,令她印象深刻。此次参加讲座,她收获颇丰,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帕特里克·奥多诺(Patrick O’DONOVAN)先生表示,自幼便对戏剧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在亚洲生活期间,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门传统艺术。此次林国的讲座系统的讲述兼具广度与深度,使自己对中国戏剧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知。这次宝贵的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之心。
此次讲座是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最后一个收官讲座,也是对第九届中国戏曲节的一次学术总结和概括,让出席过戏曲节的公众从戏曲的历史脉络、剧种特色、主要程式和与西方戏剧的对应关系方面对中国戏曲进行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