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天涯共此时”之“风月同天 山水对话”中秋文化沙龙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以文会友、以艺通心,共叙“同志加兄弟”深厚情谊。
此次沙龙由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河内中国文化中心、越中文化交流中心协办,为中越两国民众提供对话交流平台,献上集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四觉融汇”的文化盛宴。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通过视频致辞。她说,近年来滇越两地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互联互通更加便捷、人文交流更加深入。云南愿与越南各方一道,共享资源、密切合作,扩大在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旅游开发、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以此带动其他领域交流合作,更好促进中越民心相通。她希望以此为契机,诚邀越南各界朋友到云南来投资兴业、交流学习、康养旅居,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公使王群致辞表示,中越是传统友邻,“同志加兄弟”是双方特殊友好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在这如水的月华之下,与越南朋友和在越华侨华人以“团圆”之名相聚于此,共同感受东方文化魅力,在交流交往中不断丰富中越友谊的时代内涵。明年,中越将迎来建交75周年,也是“中越人文交流年”。中方愿意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此次沙龙系2024年“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越南的组成部分之一。邀请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参赞郑大伟、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陈一惶、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越中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阮文情等嘉宾参加。
这是一次中秋文化的对话。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中国有句老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两国民众以“团圆”之名相聚。
沙龙现场,准备有制作冰皮月饼所需的冰皮粉、馅料等,嘉宾通过不同的模型器具制作出风格各异的冰皮月饼;还摆放有中秋特色灯笼制作的手工指南和材料包,嘉宾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演示下,学习制作灯笼。
“中国冰皮月饼的味道酥软滑爽、略有弹性、口感香甜,我很喜欢。”越南嘉宾阮飞龙边品尝边说。他告诉记者,越南传统月饼有烤鸡味、香肠味、扁米绿豆味等数十种口味,虽与中国月饼口味略有不同,但两国月饼都印有精美的图案。
来自中国云南的嘉宾高瑞体验了灯笼制作。他说,这几日在越南河内街头行走发现,与中国的中秋节相比,越南中秋节最显著的特色是兼具“儿童节”的味道。“夜晚,孩子提花灯出来游玩,成群结队嬉戏到深夜,欢乐又唯美。”
这是一次世界遗产的打卡。世界遗产蕴含着各种形式的人类价值理念和创造力,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中越两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均有大量世界遗产。
在沙龙的世遗周边文创体验区,陈列着中国世界遗产的冰箱贴、明信片、书签等产品。嘉宾纷纷选取喜欢的云南世遗印章在书签、打卡纸等物品上盖下印章。
与云南石林、丽江古城等世界遗产拍照打卡环节颇受欢迎。嘉宾们拍照打卡后,现场就能获得照片留作纪念。玩累了,嘉宾们便品上一口中国茶,茶艺师展示精彩的茶艺表演同时,冲泡来自云南世界遗产景迈山的古树茶。如果喜欢咖啡,现场还有云南小粒咖啡散发着浓香。
越南嘉宾陈德兴到过云南丽江旅游。他对记者说,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相望,文化与自然交相辉映,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原山水之城。有时间,他会再去中国、再去云南,感受更多世界遗产的魅力。
这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悠久历程的生动印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杂技演员陈海燕、金李耀辉表演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竹竿飞舞间,空竹嗡嗡作响,展示出传承千年的杂技的力与美。
另一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亦十分吸睛。嘉宾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运用剪纸技巧,制作出独特的剪纸作品。
“我看到越南嘉宾对中国非遗文化很感兴趣。”陈海燕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守护好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分享。”
这是一次中越艺术的展演。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是名副其实的“歌舞的海洋”“音乐的天堂”,而越南则有京族、岱依族、芒族、侬族等54个民族。两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沙龙上最为吸睛的当属中越歌舞展演。中越两国艺术家和表演团队联袂出演,通过歌舞、杂技、歌曲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中越情长、展示中越传统文化,更好促进民心相通。
“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歌舞展演在中越友谊之歌《越南—中国》中缓缓落下帷幕。
现场嘉宾纷纷涌上舞台与两国艺术家合影留念。越南嘉宾阮红琼说,越中艺术家们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方式,传递了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