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之“中法文学交流史上的法国文化脸谱”,邀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白杨主讲。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副主任梁成喜,法华作家协会主席梁源法、秘书长唐金华以及中法文学爱好者近50人出席当天的活动。
讲座活动现场
白杨以她多年研究的成果,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回顾中法文化交流史,以现实主义、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及跨文化文学活动的再发现等多角度,深入浅出地着重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文化交流中的法国脸谱,以及法国文学和众多文学名著在中国的传播与产生的积极影响。她首先以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18世纪在法国的译介,以及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19世纪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为例,对中法文化交流史作了简短的回顾。她认为,在大众流行文化、音乐与美术领域,苏菲·玛索、阿兰·德龙、梦特娇、米海依·马蒂埃(Mireille MATHIEU)、理查德·克莱德曼、梵高著作《罗纳河上的星夜》等法国文化名人与符号,代表了法国文化在中国“浪漫、美丽、英俊潇洒、充满时尚气息”的异国形象。在文艺思想和当代文学创作领域,雨果、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罗曼·罗兰等法国著名作家在中国出版和再版译本,深刻影响了许多当代中国作家的创作。
主讲人白杨女士
白杨通过司汤达《红与黑》与路遥《人生》中主人公形象气质、遭遇、主题、艺术探索等方面的对照分析,让听众认识中法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异与同。白杨还以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和古典小说《西游记》为例,说明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对中国哲学和文学研究的影响。
最后,白杨讲到中法跨文化交流、积极推进中法互译的几位代表人物。陈季同是19世纪末在法国最有影响的中国作家,法文版中篇小说《黄衫客传奇》(Le roman de l'homme jaune,1890)在欧洲反响强烈,法国报刊称,“作者以一种清晰而富于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他的同胞的生活习俗”而充满“新意”。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盛成,其法文长篇传记《我的母亲》(Ma mère,1928),发行达百万册,被译成16种文字。当年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瓦雷里作长篇《引言》,热情称赞《我的母亲》。程抱一用法文创作了许多作品,翻译中法两国文学大师的作品,被法国学术界称赞为“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永远不疲倦的摆渡人”。
讲座当天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不少听众意犹未尽,纷纷提问并表达感受。埃里克·佩龙德(Eric PELONDE)是中国文学的忠实爱好者,博览中国名著典籍。他表示,中国文学本身就是世界文学的宝库,能从中看到世界历史的缩影。跨文化的思想碰撞不但孕育出多元的世界文明,更折射出人文交流的价值和活力。他希望下次能够听到更多关于中法文化之间的精彩讲座。贝尔纳·赛克(Bernard SECQUES)表示,此次讲座非常有意思,跟着主讲人往返于中法文学之间,感受中法文学交流的重要时刻。
白杨在讲座中梳理了中法文学的共同记忆,她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使听众系统了解了中法文化交流和文学交流互鉴的历程和发展,引起了中法听众的共鸣。
此次讲座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法华作家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