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之“《楚辞》与屈原”,邀请法国著名汉学家、《楚辞》法文译者、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东亚文化研究所名誉主任雷米·马修(Rémi MATHIEU),围绕《楚辞》的地理与历史背景、文学起源、文本内容、文学特色等方面,向60多名法国听众深入介绍和解读这部影响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
汉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听取讲座
讲座在优美的古筝、中阮、钢琴、竹笛合奏民乐《空山》中拉开帷幕。雷米·马修首先介绍了《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表示,《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马修指出,中国古代诗歌数量极其丰富,“诗集”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青睐,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的《文选》,堪称中国文学的瑰宝。《楚辞》大多数诗篇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诞生的道家思想家有老子和庄子,儒家思想家有孟子和荀子。
雷米·马修为观众讲解《楚辞》中
雷米·马修列举《离骚》《九歌》《天问》《远游》的代表性节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楚辞》各部分的文学写作特点。不论是《离骚》中描写的植物名称、味道、颜色、形状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心心相通,还是《九歌》中展现的楚国当地的风土人情,亦或是《天问》里对宇宙万物运行机制只问不答的独特创作方式,《远游》中怀抱儒家思想的屈原所体现出的对道家思想的颂扬,都让法国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讲座结束后,音乐家们演唱了《楚辞》源头《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美妙感人的歌声将听众的思绪引向遥远的古代楚国。
音乐家们演绎《越人歌》
聆听讲座的彦-巴度埃尔(Yann BADUEL)表示,“此次讲座内容很丰富,虽然我不是汉学家,也不是诗歌专家,但是我知道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马修教授讲解得很透彻,阐释得很深入。音乐表演恰到好处地彰显了讲座内容。非常感谢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精心的安排。”另一位听众表示,讲座非常有趣,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收获很大,不虚此行。听众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常来文化中心听讲座。
民乐表演与讲座相得益彰
此次讲座得到了法国Yu艺术空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