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文明互鉴与区域发展——北非地区汉学家大会”在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承办。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吉炳轩,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副校长伊斯梅尔·卡苏,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临时代办周志成,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联部前部长助理窦恩勇,中国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朱桂杰,使馆文化处负责人、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琛罡,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执行主任胡娅丽等中外嘉宾,以及来自埃及、摩洛哥、突尼斯、苏丹等北非国家的近30位汉学家、翻译家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吉炳轩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他指出,早在14世纪,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曾作为文明使者沟通中国和非洲。中非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只有通过交流互鉴,文明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不同文明之间才能相互碰撞、互相包容、共同进步。他强调,尽管中非、中阿在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在共同理念和价值追求上拥有相似之处,应积极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他鼓励在座汉学家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消除国家间、人民间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误读、误判,努力为世界解读中华文明、分享中国智慧,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伊斯梅尔·卡苏在致辞中指出,摩中长期保持深厚友好关系,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作为摩洛哥首家设立孔子学院的高校,穆罕默德五世大学致力于中文教学和中文推广,培养了大量通晓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才。他表示,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将继续努力推动中文教学和地区汉学发展,为促进摩中双边友好关系培养更多人才。
随后,埃及汉学家阿齐兹、摩洛哥汉学家汉谟思和突尼斯汉学家芙蓉分别围绕“中国文学在北非的译介与传播”“中摩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突尼斯在突中友好关系中的作用”进行了主旨发言。
当天下午举行的圆桌论坛上,与会汉学家围绕“北非地区汉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文学在北非的译介与传播”“北非地区中文国际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他们纷纷表示,中非文化交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阔的现实意义,应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教育合作和民间交流进一步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他们一致认为,本次大会对于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北非地区汉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大会是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又一务实举措。作为中国政府在摩设立的官方文化机构,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将继续利用好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搭建平台,为摩洛哥和北非地区汉学研究者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持续推动中摩、中阿、中非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新华社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