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为增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称“文化中心”)邀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奇智赴帕拉库大学政法学院举办“孔子与我们”主题讲座。中国驻贝宁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文化中心主任魏军,帕拉库大学校长博科、副校长杜博冈,帕拉库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阿达穆等近五百人参加本次讲座。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遗产,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于奇智表示,“Confucius et nous”中的连接词“et”(与),在语音优先意义上可以产生三层基本含义:“孔子与我们”(Confucius et nous)、“孔子是我们”(Confucius est nous)、“孔子,唉,我们”(Confucius,eh,nous)。讲座由此建立了孔子与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抓住“愉快”、“快乐”、“仁德”三个词,进而援引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于教授幽默讲学
阶梯教室座无虚席
于奇智进一步讲解,“孔子与我们”意味着,身为学生,应遵循孔子之言,以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迎接远方朋友的快乐,成为无怨的君子。在座的各位需不断学习实践,成为勤劳的人。当中贝人民面对面谈论愉快、快乐、仁德时,由此便有了友谊。孔子不能亲自来帕拉库大学讲述他的学说,但孔子的精神陪伴各位,因而,每个人都有一个孔子,孔子不止一个。“孔子是我们”意味着,孔子与我们因愉快、快乐、仁德而神交,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我们也是孔子。“孔子,唉,我们”意味着犹豫不决,即一种非断定性的巨大差距,“唉”是对“与”“是”的否定,面对孔子,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与犹豫的自由,一切都是开放的。
在场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帕拉库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阿达穆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收获颇深,“与”“是”“唉”都寓意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希望贝宁学生吸收孔子思想之精华,并在日后实践中发挥效用。在场学生就孔学对贝发展的意义、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等问题与于奇智进行讨论。
问答环节
讲座前后,青年琵琶演奏家马卓以一曲《十面埋伏》震撼开场。曲毕,全体师生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来自帕拉库大学孔子课堂的14位中文初学者齐声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青年古琴演奏家李谦为其伴奏,诗琴雅韵,为讲座画上圆满的句号。此外,魏军与帕拉库大学校长、副校长就孔子课堂、双方共办文化活动、贝宁学生赴华留学等问题进行交流。
琵琶曲《十面埋伏》开场
帕拉库大学孔子课堂学生《水调歌头》诗吟诵+古琴
马卓演奏《十面埋伏》震撼开场
在场学生为《十面埋伏》起立鼓掌
李谦奏一曲《梅花三弄》与诗朗诵《水调歌头》相和
魏军与帕拉库大学校长博科、副校长杜博冈交流
于奇智简介
于奇智,男,1963年8月生,四川达州人,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人文科学(哲学学科)博士,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锡第二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法国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国留尼汪孔子学院前中方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法国哲学与艺术哲学、比较文学与法国文学、思想体系史。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傅科》(专著,1999年)、《凝视之爱:福柯医学历史哲学论稿》(专著,2002年)、《福柯的政治哲学》(专著,2022年)、《福柯》(德勒兹著、译著,2001年初版,2021年修订版)、《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德里达著、译著,2009年初版,2019年再版)、《治理自我与治理他者》(福柯著、译著,2020年)、《后现代主义辞典》(工具书、副主编,2004年)等。在Revue philosophique de la France et de l'étranger,《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
(图文:罗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