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此前导演的作品《大闹天竺》不能算成功,还让他获得了“金扫帚奖”,一时之间,人们对他能否当好导演产生了不少怀疑。但其实,这样的担忧又显得不那么必要。当年的他愿意亲自上台领取“金扫帚奖”,并且表示接受公众的批评,足以显示其对于电影创作的真诚。
《八角笼中》就是这么一部诚意之作。讲述的是平凡甚至有些市侩的主人公巧合之下找来大山里如同野狗一样的孩子们,教他们打拳,并且希望他们走出大山的故事。
《八角笼中》剧照
本片并非传统的体育励志电影,不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打怪”“升级”走向辉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的特质和《我不是药神》颇有些类似,主人公绝非完人,甚至时常显出自身市侩、庸俗的一面。向腾辉一开始教孩子们打假拳,直到被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境遇打动,才愿意倾注所有心血为孩子们谋求一份出路。
但恰恰是这份“不完美”,才让主人公的形象变得真实可信。创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的不仅有创作的热情,也有向善的希望,正是因为他的一份赤诚之心,才让电影中的“小人物”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可以说,这当中有他对人生和生活的真实感悟,也有他在经历多年演艺生涯后的思想升华,之前的“失败”都累积成了王宝强最宝贵的财富。
不仅如此,电影还涉及诸多社会议题。比如,到底什么才是大山里的留守儿童的理想人生出路?打拳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又比如,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信息真的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真相吗?可见,《八角笼中》确实是一部带有浓厚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
当然,作为导演的王宝强仍显示出些许稚嫩和“笨拙”。比如,在影片的后半多过于刻意地渲染主人公身上的悲情色彩,就差敲着黑板告诉观众他有多么不容易,其实,广大观众完全能够get到影片传递出的情感力量,“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
另外,主人公虽在故事的下半部分完成转变,但是想要带领那么多孩子走出大山,只凭一人之力显然是不可能的。显然,导演在主人公身上投射了理想主义的美好愿望,但未能在叙事中做到“自圆其说”。
创作者未必不清楚这些遗憾和缺陷,只是他想要在电影文本中表达、诉说的要素过多,以至于很难做到合理的取舍。或许,想要完美平衡电影的商业性和导演的自我表达,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如此,广大观众仍然能从电影中亲眼见证王宝强的认真和努力,还有最重要的真诚。从电影中的表演来看,他的全情投入也是不需要怀疑的。也因此,《八角笼中》依然值得点赞,因为它是国产电影维度下对现实题材和体育题材的又一次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