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早已烟消云散,那么,中国昆曲又是怎样一种状况?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歌喉缱绻,唱不完眼前良辰美景;水袖轻舒,舞不尽心中百转千回。清幽夏夜,江苏苏州昆山市巴城老街,昆曲《牡丹亭》的旖旎绮丽看醉了台下所有人。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光明图片
“美得如梦如幻!”有观众轻声赞叹。
的确,美,是古往今来无数观者对昆曲的一致评价。
“美在唱腔、身段,美在辞藻、情意,美在整个气质与氛围。用戏迷们的话说,从‘皮相’美到‘骨相’。”中国昆曲评弹研究院院长朱栋霖说。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将昆曲喻为戏曲芳苑中的“一朵兰花”,道出其清雅高洁、意蕴绵长。
昆曲“幽兰”如何萌芽,又绽出了怎样的芬芳?
“元末明初,民间南戏和昆山当地民谣曲调相融合,经‘精于南辞,善作古赋’的昆山人顾坚改进,发展为昆山腔。”朱栋霖细细道来,“嘉靖年间,戏曲家魏良辅在昆山腔的基础上‘去乖声,谐音律’,使音乐和谐统一,创造了流丽婉转的昆山腔,被称为‘水磨调’,昆曲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水磨调,果然形容贴切——行腔低回委婉、舒缓圆融,似水磨汤团般细腻软糯。正如明代曲家沈宠绥《度曲须知》所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字清、腔纯、板正的水磨调,很快大受青睐,文人墨客纷纷为其创作剧本。剧作家梁辰鱼以西施与范蠡故事为蓝本创作的《浣溪沙》,排演后“罗织富丽,局面甚大”,第一次使昆曲从清唱变成了完整的戏曲形式。
“自此,昆曲的幽香飘出江南,传到京城、传进宫廷,逐渐成为风光无二的‘宫廷雅乐’。《旧京逸事》载:‘今京师所习尚戏曲,一以昆腔为贵。’优秀剧本也纷纷涌现,《玉簪记》《红拂记》《长生殿》《桃花扇》……昆曲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审美,被誉为‘百戏之师’。”朱栋霖说。
然而,梨园之大,自有群芳竞妍。清乾隆年间,京腔、秦腔、梆子腔等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蓬勃涌现,一边汲取着昆曲的艺术滋养,一边释放出新鲜而旺盛的生命力,以其通俗化、乡野气备受民众喜爱。“花雅之争”中,“雅部”昆曲逐渐失色。清末民初,国运衰微,全国昆曲戏班更是萎落无几……
在姑苏城北五亩园内,记者见到了苏州昆剧院原院长蔡少华。
“1921年,苏州‘四大坐城班’相继解散。为播火传薪,多位昆曲家、票友联合筹款,在这里成立了昆剧史上第一所科班学堂——昆剧传习所。历经勤学苦练,44位‘传’字辈学员学成出师。”指着“昆剧传习所”的石刻牌匾,蔡少华向记者介绍,“此举,为昆曲复兴保留了‘火种’!”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戏曲终于迎来春天。
1956年初,由“传”字辈艺人周传瑛、王传淞等参与整理改编的昆曲《十五贯》,登陆杭州演出20余场,梅兰芳、欧阳予倩等文艺名家被深深吸引,梅兰芳每场都要买下十几张票送给亲友。时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当即拍板:晋京演出!
“当年,《十五贯》在京连演46场,观众达7万多人次,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场观看,给予高度肯定。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十五贯》成为文艺推陈出新的范例!”蔡少华不胜感慨。此后,全国陆续成立8大昆剧院团,一批批新秀次第涌现。
月落重生灯再红,妙竹佳音发新声。
进入新世纪,昆曲的身姿,愈加曼妙!2001年,600岁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4年6月,苏州昆剧院携手“昆曲义工”、美籍华人作家白先勇,在苏州大学推出青春版《牡丹亭》。“苏大存菊堂里,2000多张椅子找不到一个空位,过道里还挤满了人。”作家何华记忆犹新。
那是上中下三本连演三天,天天盛况如是。媒体报道称,“使昆曲的观众年纪下降了30岁”。迄今,青春版《牡丹亭》已演出超过400场,青年观众达75%。
在青春版《牡丹亭》带动下,2017年,由北京大学牵头、16所在京高校和1所中学创排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问世,并在全国巡演。“你看,书本上的词句活了,化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身段,柔美地向你抛来,一呆一惊之后,顿感欣喜。”一位学生感言,找到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门径!
近年来,昆曲艺苑“姹紫嫣红开遍”: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1699·桃花扇》制作完成,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重磅登场,北方昆曲剧院酝酿推出全本《西厢记》……
“这一盛况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撑:2001年,文化部提出‘保护、继承、创新、发展’八字方针,确定昆曲为国家重点保护艺术;2004年,《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出台;2015年,昆曲扶持专项纳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朱栋霖一一历数。
今天,更多精彩如兰绽放——
在苏州名胜沧浪亭,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一路走、一路看,仿佛穿越千年,进入了沈复夫妇“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的诗意生活。2018年至今,该戏已在此演出200余场……
昆山市小梅花戏曲艺术团,小演员们日复一日挥汗苦练,一颦一笑、一招一式皆成妙趣。20多年来,这里已走出数十位优秀学员,20多人获“金花奖”“金花状元奖”……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剧场,昆曲展演周引来观者如潮。《蝴蝶梦》《世说新语》《瞿秋白》诸多剧目,从经典到新编,从历史到现代,尽显南昆风华……
水磨悠悠韵无穷。越来越多的观众体会到昆曲之美。正如《牡丹亭》唱词那般:“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扫码看视频 赏昆曲雅韵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