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对于全球旅游市场恢复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要走出疫情影响,重现繁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将经历较长时间、应对不少挑战。这就需要行业企业快速行动起来,顺势而为,做足准备迎接入出境旅游有序稳步复苏。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总体方案》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受疫情影响按下“暂缓键”的入出境旅游有望正式重启,宣告中国游客这支世界旅游大舞台上的生力军加速回归,也为国内乃至全球旅游业恢复生机提供了底气和信心。《总体方案》发布后,西班牙、法国、奥地利、泰国等国驻华使馆和旅游机构纷纷在微博发帖,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
我国从2012年起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这一趋势因疫情影响而“中断”。疫情前的2000年至2019年,我国居民出境人数增长了17倍;2019年居民出境人数达1.69亿人次,居民国际旅游支出一度占世界旅游总支出的近五分之一。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国出境旅游人次急速下滑。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0年至202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累计减少4亿人次。以香港为例,疫情前每年接待内地旅客超4300万人次,而2021年这一数据仅为6万人次,差距巨大。随着入出境政策的优化调整,旅游业有望正式告别最难熬的三年,迎来稳步有序复苏。
我国巨大的出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消费规模,推动着出境旅游市场形成稳定的发展预期,并为世界旅游业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红利。可以预见,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对于全球旅游市场恢复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旅游业要走出疫情影响,重现繁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将经历较长时间、应对不少挑战。这就需要行业企业快速行动起来,顺势而为,做足准备迎接入出境旅游稳步有序复苏。
一是做好形势研判、预判,打足“提前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径,奥密克戎毒株仍在全球广泛传播,目前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疫情对于旅游业的持续影响也不会立刻“转向”。此外,国际形势及全球经济影响也会带来各国入出境政策、汇率等的不确定性,影响供应链资金周转和恢复速度。对于重启后的出入境旅游,可以参照已经开放国家的经验,深入研判与旅游直接相关的交通、酒店、餐饮以及景区等行业链条恢复情况,探讨邮轮游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购物游等重点旅游业态复苏趋势,分析重点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分布状况、热门目的地入境政策动向等,打通制约旅游恢复的梗阻环节,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如做好航空运力调整、旅行社境外产品的供应链重塑、护照及签证办理、人员配置等;同时,积极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旅游业全面走出疫情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推进供需两侧调整,做好“必修课”。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旅游行业供需两侧都出现了部分时间、部分领域的“停摆”和“紊乱”。建议按照“优化供给、释放需求”要求,持续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以游客为中心,不断提升入出境旅游服务的便利程度,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服务入出境游客在行前预订、金融结算、移动支付、网络服务、证件使用、语言交流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制定更详细的措施。同时,针对目前国际机票价格依然处于高位、提升国际航班恢复运力等问题,一方面,积极协助做好国家间、区域间沟通协调工作,扫清政策障碍;另一方面,努力引导市场主体在供给侧迅速反应、调整,有序复航热门航线及新增新兴目的地航线等。
三是推动业务结构优化,补齐入境旅游“短板”。当前,各国旅游行业大多处在疫情恢复、调整期。面对新的市场变革和游客结构变化,如何为入出境游客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此外,对我国而言,在入境旅游方面补齐短板,向旅游强国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8年,全球国际旅游总收入达到1.76万亿美元。其中,收入最多的美国为2377亿美元,占全球13.46%的份额;我国为404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只有2.29%。
对此,行业主管部门和从业者应充分抓住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机遇,持续优化入境政策,以更开阔的胸襟,更便捷的条件和更安全舒适的环境,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同时,创造更好的国内旅游环境,吸引更多国内高端旅游群体在国内旅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