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宫城学术研讨会于11月5日至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承办,以元大都规划建设、元大都与明清紫禁城、元明清建筑、中国古代宫城营造为研讨内容,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个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线下和云端,对元大都宫城规划设计方法、文化内涵以及北京元明清中轴线制度沿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旭东在致辞中指出,元大都规划建设对明清紫禁城的营建有着重要影响,一定要放在一个大的学术视野中去观察和研究。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一直把学术研究作为核心工作。进入新时代,社会的发展给故宫博物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宫博物院积极推进“四个故宫”的建设,其中“学术故宫”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任务。故宫博物院始终坚持与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尤其是高校、科研和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的学术联系。故宫博物院肩负着完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新时代要求文博事业的发展要做到守正创新,而守正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挖掘和阐释,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故宫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加有力支撑,才能无愧于时代要求。
开幕式后进行了第一场主旨发言,来自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北京联合大等单位的林梅村、章宏伟、王子林、王光尧、张宝秀等8位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 就元大都宫城方位、城址、布局,元大都宫殿建筑、钟鼓楼方位以及元宫城与明清紫禁城中轴线的关系等,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提出许多新的材料和观点。
在5日下午第一组分组讨论中,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14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古建筑木结构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应变预测以及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构特征、清代皇陵城砖回弹测强曲线、故宫宝蕴楼所在位置的建筑沿革及建置变迁史、压白尺、文物三维模型虚拟修复、元大都大明殿和明清苏州殿庭建筑外檐斗栱等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5日下午第二组分组讨论中,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14位学者,分别就元大都的水系、皇城、中轴线、木构孑遗、建筑材料的管理与运输、文昌梓潼君庙与元顺帝的文治、日本学者对元大都的研究等进行了交流,为元大都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在6日上午进行的第二场主旨发言中,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徐海峰、杨娜、徐怡涛、岳升阳、王南等7位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就元大内考古、藏青杨古建木材力学性质、建筑考古视野下的建筑遗址复原、元大都中轴线的地貌环境以及元上都、大都与中都的规划设计等进行了讨论,提供了一批新的考古学资料,就大元三都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与会学者认为,元大都规划建设之于中国古代文化史及都城建设史具有重大意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要重视对都城制度的研究,不但要发掘新的考古与文献资料,还要重视经学与匠学的结合,要从中国文化本身出发,秉持整体文化观,提倡跨学科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