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由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蒙古国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文化旅游广电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把握“万里茶道”时代内涵,促进中蒙人文交流合作——中蒙 “万里茶道”研讨会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成功举办。与会人员围绕深挖“万里茶道”历史价值,促进中蒙人文交流合作的主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霜、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办公室主任格根其木格、蒙古国茶道协会主席奥·苏赫巴特尔、蒙古国茶文化社主席乐·玛那乐吉布,以及蒙古国大学生代表、中蒙媒体记者等约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陈霜在致辞中表示,“万里茶道”是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当今已成为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桥梁。新冠疫情暴发后,蒙古国向中国赠送3万只羊,表达了对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坚定支持,正所谓“千里送羊,情深意长”。中国的回礼是在蒙古国非常受欢迎的“青砖茶”,可谓“真情实意,都在茶里”。中蒙两国在这场疫情中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与会中蒙嘉宾
奥·苏赫巴特尔表示,古代的“万里茶道”把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联系在一起,是连接贯通蒙中文化交流的“动脉”,这条商贸之路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古代用驼队运输茶叶,1955年,北京到乌兰巴托的国际铁路贯通后,改为铁路运输,承载起蒙中文化相互传播的伟大使命,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专家学者们去深度挖掘,为当今蒙中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提供丰厚的资源。
陈霜在接受蒙古国TV2电视台采访
中国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王风竹在视频发言时表示,“万里茶道”是符号,蕴含了“和合共荣”和“开放包容”的人文内涵和进取精神;是动力,带动了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纽带,沟通了东西方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蒙古国知名汉学家巴特尔夫在翻译王风竹视频发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