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0位就职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员工,他们眼里的中国企业、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采访了100位来自全球六大洲40余个国家的人士,他们全部就职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既有带领公司发展壮大的管理者,也有投身研发一线的技术专家,还有一批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普通员工。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精选其中来自五大洲的七位海外员工的访谈。面对镜头,这些分布在新西兰、美国、德国等地的“老外”们讲述了自己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以及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民生带来的改变。
“中国同仁近乎同步的反馈速度令我感受到活力”
新西兰ICING(瑗馨露)国际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文化官 克雷格·斯坦纳(Kraig Steiner)
克雷格·斯坦纳(Kraig Steiner),在新西兰ICING(瑗馨露)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旗下品牌RICHORA产品及其品牌文化推广,过去几年来一直向中国市场出口蜂蜜,并迅速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不仅如此,这份工作让他逐渐喜欢上中国文化,渴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新西兰,从来没有一个领先的品牌在短时间内显示出如此迅速的增长。”克雷格说,自己经常会工作到很晚,每当举起电话和发送电子邮件,都能获得远在上海的中国同仁的迅速反馈。这一近乎同步回应的高效率,令他感受到活力十足的团队合作氛围。工作中,他愈益意识到新西兰在绿色、有机、无污染产品方面的竞争力,也即新西兰天然农业所代表的竞争力,而中国也凭借其巨大的市场在真正推动着技术进步和发展,这对于新西兰农产品而言至关重要。
“最难忘2020年3月12日中国援意医疗专家组航班”
意大利东航欧洲营销中心罗马营业部销售代表马慧心(Martina)
Martina是一名出生在罗马、从小就喜欢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姑娘,中文名字叫马慧心。马慧心在罗马第一大学主修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于2012年前往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深造,2016年在上海一家公司实习。有感于上海这座城市将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繁华合二为一的包容性,马慧心感慨地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也不是!”
自中国东方航空公司2011年开通了MU787/788上海-罗马航线,11年来约有200万人次旅客选择乘坐东航往来中国与意大利。在马慧心看来,两地开航后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航班,是2020年3月12日的航班。MU787虽然只搭载了几名乘客,却带来了很多行李,那是首批中国援助意大利的医疗专家组和抗击新冠疫情的防疫物资。马慧心说,两国的地理位置、丝路历史渊源、文化底蕴都令她坚信,不论是加强合作还是深化友谊,中意两国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德国为全球宾客提供“宾至如归”的中国式服务
德国法兰克福RadissonBlu锦江饭店前厅经理海科·斯特罗姆(HeikoStrohm)
海科·斯特罗姆(HeikoStrohm)是德国法兰克福RadissonBlu锦江饭店的一名前厅经理,自2012年起在饭店前身——法兰克福丽笙酒店集团(RadissonBlu Hotel)工作,先后在餐饮部、客房部的不同岗位上接受过历练。随着中国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购丽笙酒店,海科也前往上海接受了两个月的酒店管理培训,与静安昆仑大酒店、新锦江饭店的团队一起工作,学习先进经验,增进相互了解,并有机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文化。
有着执着钻研、学习精神的海科表示,自己不愿错过任何一个获得新鲜经验的机会,以便开阔眼界、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信仰。鉴于锦江这个品牌深受中国游客信任,新生的RadissonBlu锦江饭店为中国游客提供了专属楼层与客房,例如在接待处提供中国茶饮和中文版宣传册、在客房迷你酒吧提供中国饮料等,力求让各国游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中国式服务。
期待隧道股份为新加坡市场带来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智造”
新加坡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新加坡区域中心商务副总监陈美华(Amy Tan)
陈美华(Amy Tan)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华人,2009年加入隧道股份(STEC)城建国际新加坡区域中心。目前,隧道股份在新加坡有超过88%的员工为当地招聘的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海外员工,随着公司发展,为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各自贡献。
陈美华称,不论是去往上海总部出差,还是响应公司号召参加凉山支教活动,各种体验都加速了她快速融入隧道股份企业文化的步伐,消除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让同样身为华人的她感到很多方面都值得向中国同事们学习。
在陈美华眼里,隧道股份在新加坡建设领域已成功发展为当地业内认可的高级别总承包商,其对地下建设拥有的成熟技术和专业人员及设备,将中国的好技术、好产品带到了新加坡,各方都享受到互惠互利的好处,期待着隧道股份能为新加坡市场带来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智造”。
“中美文化在我们公司融合得很好”
美国中国轮胎北美联合销售公司营销与运营副总裁蒂姆·菲利普斯(Tim Phillips)
美国人蒂姆·菲利普斯(Tim Phillips)深耕轮胎这一行三十余年。2017年,他加入了位于美国加州蒙诺维亚的中国轮胎北美联合销售公司(简称CMA),担任营销与运营副总裁。
菲利普斯发现,有一些匆忙进入美国市场的企业,有时并不懂得接纳与他们不同的文化,导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结果以失败告终。“但CMA不一样,两种文化在我们公司融合得很好,我们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少知识和经验,有效增进了互信和理解,并且发现中国同事及团队非常勤奋,其宝贵经验让我们彼此都受益匪浅。”
在中国企业获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
埃及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西电EGEMAC高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郑涛(MossadIbrahim)
作为西电埃及的“中国通”,郑涛(MossadIbrahim)自2009年起就加入公司,也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进而成为埃及乃至中东地区唯一一家具备高压开关和变压器制造能力的公司的全过程。
说起前景展望,郑涛说:“希望我们生产的电气产品能够点亮埃及的夜空,并从埃及走向整个中东、北非地区。”在他看来,合资企业进入埃及增强了竞争力,带来了新技术,提升了制造能力,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不仅是西电埃及,其他如巨石、牧羊等公司的持续投资,都使得当地货币稳定,并对埃及市场产生积极影响。”郑涛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己从中国同事那里学会了一句话,人人都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
中国企业为阿根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力量
阿根廷 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所属阿特玛公司董事雨果·文森(Hugo Vence)
对于雨果·文森(Hugo Vence)来说,变成中国企业的一名海外员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雨果·文森是阿特玛公司的老员工。1996年,他作为前股东的外部会计师和资产负债表审计师入职阿特玛,卓有成效的工作让他升任首席董事,并最终担任了公司副总裁。2014年,同属上海水产集团的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和上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看好阿特玛公司的发展前景,共同买下了股份,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尽管更换了股东,但雨果·文森依旧留任董事,如今已是他在阿特玛工作的第25个年头。
“7年来,公司业绩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公司估值也在增加。”令雨果骄傲的是,阿特玛为当地人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大量出口到海外的产品打响了阿根廷水产品的国际名声,也为国家创造了外汇。“在阿根廷渔业界,阿特玛已经成为一家享有良好声誉和受人尊重的公司。”雨果如是说。
(图文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