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球统一品牌活动——“中国旅游文化周”于2022年9月1日至15日期间与广大海外民众相约云端。活动通过在线分享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推介及人文交流力度,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推动中外旅游往来及文化合作。
2022“中国旅游文化周”系列项目通过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官方微信视频号予以推介
2022“中国旅游文化周”系列项目通过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官方脸书平台予以推介
9月6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期间,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人民网支持下,携手中国诸多省(区/市)的文化和旅游机构,通过中心官方社交平台,以微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在线分享了“非遗减贫”“乡村振兴”“城市建设”“黄河文化”“丝路文旅”五大主题板块,为新西兰乃至海外互联网民众在线呈现了中国近年来在城乡建设、非遗减贫、文明承续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与积极成果,勾勒出当代中国一幅幅真实、生动的人文画卷。
《创意贵州》文旅创意扶贫项目学员参加银饰培训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现场 非遗扶贫展区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社会实践,对促进社区、群体和个人实现生产性就业、体面工作、创收和可持续生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族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与青海各族妇女及传承人研究针法与色彩搭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族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在互助县五十镇工坊指导授课
通过“中国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中的“非遗减贫”主题,《赤水竹编》《凉山彝绣》《章丘铁锅》《夏布织造》《曲阳定瓷》《土族盘绣》等微短视频,集中呈现了中国诸多省份在传承民间非遗技艺、将“指尖技艺”盘活为“指尖经济”、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脱贫创富之路,勾勒出一个个和衷共济、团结互助、求真务实、独具中国特色的非遗减贫方案,分享了中国在非遗减贫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培训现场
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土布纺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在云南泸水非遗扶贫工坊进行手工艺制作讨论
“乡村振兴”主题渐次呈现了新疆塔拉特村、塔格拉克村,江苏省白马湖村、树山村,安徽西递村,浙江余村等众多美丽乡村多元独特的自然风貌、极具烟火气息的乡村风情,以及这些乡村通过旅游赋能走上的致富康庄之路;“黄河文化”主题通过八则微短视频,展现了黄河源头、临夏地质公园、“塞上江南”宁夏平原、“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河洛文化等黄河沿线的自然地貌与人文景观,试图去叩问脉动了亿万年之久的黄河文化是如何孕育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授课
在“丝路文旅”主题中,系列微短视频集中展示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丝路沿线的文明交流硕果与旅游兴盛之源;“城市建设”主题则讲述了湖北恩施、河南洛阳、浙江温州、海南文昌、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等地的当代故事与奋斗篇章,聚焦城市建设带来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活力。
青海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族盘绣传承场景
“中国的非遗减贫故事,无疑是一部部鲜活的创业史,发端于民间非遗技艺,在政府与民众、政策与市场、传统与现代等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成功激发了贫困人群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类利用文化资源攻克减贫难题探索了出路,具有难能可贵的参考价值。”对非遗技艺情有独钟的部分网友称,非遗技艺在推广、普及、保护方面,既源于市场的内生力量,又依托于有效的政策环境,相信这些成功的减贫故事并非个案,期待更多、更好的实例出炉。
阿里巴巴魔豆妈妈手工艺培训公益项目在水沟头寨进行手工艺培训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已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品牌影响力与受众预期。从此前拓展至重点城市的实体交流活动到现今通过社交平台推出的线上项目,年年主题均呈现出新意和侧重点,或从地理空间上拓宽了对中国的认知视野,或从历史维度上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解读。该活动一直致力于勾画当代中国的全新面貌,为新西兰民众了解中国现状发挥着饶有价值的窗口效应。
(图文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