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华 魏思静 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 发布时间:2020-09-30
随着第六届新西兰中文周临近尾声,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大楼内欢声笑语不断,来自新西兰不同文化背景与年龄段的50多名中心中文班与民乐班学员欢聚一堂,共同制作中国美食,演奏中国传统乐器,交流中秋文化知识,展示各自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成果,为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在第六届新西兰中文周期间开展的系列活动完美收官。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目前开设了中文、器乐、书画、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项目,此次参与活动的50多名学员主要来自中文班以及琵琶、古筝、二胡、竹笛等中国传统器乐教学班,大部分学员在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的学习时间已逾半年。因各个教学班授课时间不同,不同班级的学员们平日鲜有机会碰面,此次是他们首度同场聚会。
(摄影:张健勇)
为契合本届新西兰中文周之主题—美食,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特意邀请大家一同参与趣味横生的中秋月饼制作工坊。学员们分工合作,很快彼此熟悉起来,气氛越加热闹。
在指导学员们制作美食之余,中文教师张岚也趁机考察了大家的汉语功底:“哪位同学能告诉我,“mooncake” (月饼)用中文应该怎么说?”“月饼!”中文班学员麦克抢先回答。“非常棒!”张岚老师趁机将“月饼”二字写在黑板上。随后,她又见缝插针地将“中秋节”“节日快乐”等词语的写法和读音教授给学员们。
美食制作完毕,学员们心满意足地入座品茶、吃月饼。而此时,便轮到器乐班师生们大显身手了。在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古筝、琵琶、二胡、竹笛、古琴轮番出场,让众人大饱耳福。古筝教师左若琰与琵琶教师孔璟瑗率先上演器乐二重奏《再见你》,用中国古典乐器演奏让这首西方流行歌曲呈现出别样韵味;笛子教师孙雁书吹起爱尔兰民谣《丹尼男孩》,其饱含深情的演奏赢得掌声连连;中文教师张岚则以《秋风词》《良宵引》两首古琴曲的演奏,将听众们带入古朴、幽静的境界中。
老师们技艺精湛,学员们也自信满满。古筝班学员柔情上演中国民歌《茉莉花》;琵琶班学员欢快弹奏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二胡班学员齐奏展现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风貌的《鄂伦春舞曲》。笛子学员更是应时应景,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向全体听众致以中秋节的美好祝福。
中文班的学员库马尔·克里表示,自己是从喜欢中国美食开始爱上中国文化的。看到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在社交软件“约吧(Meetup)”发布的召集令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中文课程,非常享受老师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方式。
琵琶班教师孔璟瑗说,本期琵琶班的学员们从三月份起开始上课,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现场授课一度改为网络授课,但学员们的热情有增无减,坚持录制视频作业,每天都到微信群里打卡、交流学习心得,现在的学习成果让她倍感自豪。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介绍说,在第六届新西兰中文周期间,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中文教师月饼工坊、校园饺子工坊、民乐惠灵顿海滨“快闪”、中秋节广播特别节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中国节日、中国器乐等方式,达到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新西兰民众实践中国传统文化项目、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契机。
《马耳他时报》推出“金砖专版”
推动中埃文明交流互鉴
探秘5000年前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摩洛哥旅游论坛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支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