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 发布时间:2020-07-28
7月下旬,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依托文旅传播云在中心脸书社交平台发起云游非遗影像展之“这就是非遗”短视频系列宣传活动。
这些视频短小精巧,内容丰富,不仅向坦桑尼亚民众展示了中国非遗传人的精湛技巧,也向他们展现了新生代非遗传人的多样面孔。他们既是古老传统的非遗传人,又是顺应潮流的网络达人。他们固守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也不断在一日千里的网络空间里努力探寻传播途径。他们不希望自己所从事的非遗技艺只是成为一种保护对象,他们更愿意非遗成为大众审美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乃至期盼非遗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借助《最强大脑》这个节目一战成名,引发海内外广大观众关注的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在微博中写道:“传统文化太酷了,我只能管中窥豹略得一点,但已经沉醉其中。其实没有不酷的非遗项目,只有不酷的非遗传人”。
孙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传承人。他开起了抖音号,大约有5000多粉丝,不定期上传关于皮影戏的动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传播皮影文化。他坚信皮影戏这个老少咸宜的传统表演方式,通过现代传播途径,一定能赢得越来越多爱好者的青睐。
被誉为“苏绣皇后”的姚建萍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她在博客中表示:“ 小时候,在妈妈的影响下拿起绣花针,晚上在煤油灯前穿针,刘海儿被煤油灯烧得噼里啪啦响,那种声音现在还回荡在我耳边。妈妈是我第一个偶像,也是我第一个老师,她不仅传授我刺绣基本功,还教我踏实做人、静心做事,让我一生难忘,受益无穷”。
中国活化的非遗技艺和利用当下大众喜闻乐见传播方式推广非遗文化,对坦桑政府和民众都是很好的借鉴。坦桑有120余个部族,各部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服饰、节庆、生活习性等。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些小型的部族正缓慢被同化。在过去的几年中,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坦桑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的新景观,而且它还在不断的发展中。游客们到当地的部落村庄中进行的旅游活动,通常也会成为他们旅行路线中的一个亮点。
《马耳他时报》推出“金砖专版”
推动中埃文明交流互鉴
探秘5000年前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摩洛哥旅游论坛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支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