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骁 来源:开罗中国文化中心 发布时间:2016-11-24
11月21日晚,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阿拉伯翻译家与汉学家联谊会在中心多功能厅正式成立。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前埃及驻华大使马哈茂德•阿拉姆,埃及图书总局出版部负责人苏海尔·穆萨蒂法,埃知名翻译家与汉学家纳希德·阿卜杜拉、穆赫辛·法尔加尼、阿迪尔·萨布里、侯赛因·伊斯梅尔、希沙姆·穆萨·马利基等人及使馆经商处和埃及中国商会来宾出席联谊会启动仪式。
陈冬云在致辞中指出,成立该联谊会的想法由来已久。埃及拥有众多优秀翻译人才,但由于缺少政策与资金支持,以及系统性与组织性发展规划,埃翻译与汉学人才发展空间受严重制约,令人扼腕叹息。基于上述考虑,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在各方支持下于中埃建交60周年暨中埃文化年之际成立阿拉伯翻译家与汉学家联谊会。此举契合了“一带一路”倡议“五通三同”的政策内涵,有助于更好发挥翻译在消弭文化藩篱及促进“一带一路”沿线语言相通、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旨在推动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涉华翻译与汉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搭建“凝智聚力”的思想对话平台,吸引更多阿拉伯青年翻译家与汉学家加入中阿文化交流的行伍之列。
陈冬云参赞致辞
随后,联谊会主要成员分别就组织成立初衷、细则、架构及会员注册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教授纳希德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唯有在深刻了解其丰富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表征的前提下,方能准确且游刃有余地翻译好中国作品、研究透中国事务。联谊会的成立将有助于增进埃青年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并为其与中方业内人士在创作、翻译方面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供绝佳契机与平台。
艾因·夏姆斯大学娜希德教授致辞
仪式最后,与会人员共同见证联谊会标识揭幕。标识以一本展开的书及鹅毛笔为图标主体,上有阿拉伯语独具的顶音字母“达德”及汉字“文”,体现了“互学互鉴,教学相长”的美好愿景。
与会嘉宾合影(摄影:齐正军)
当晚活动得到了尼罗河电视台文化频道等埃当地知名媒体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今日中国》等驻埃中文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陈冬云在接受尼罗河电视台文化频道采访时表示,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日后将借助联谊会阵地优势,陆续推出有助于提高阿拉伯青年汉学家翻译技巧与研究水平的培训项目,除积极拓展阿拉伯国家青年学者对华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外,还将在图书出版、翻译版权等方面尽力为其排忧解难,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优秀文学、影视作品的译介与传播。
首届“中国影像节”全球展映活动揭幕 多部纪录片将落地新西兰
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品项目展播
探秘5000年前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摩洛哥旅游论坛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支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