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华 来源: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 发布时间:2016-08-17
7月23—31日,来自18个国家的40多位“中国迷”汇聚北京、沈阳两地,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共同承办的“2016文化中国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优秀学员团访华计划”暨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所有的活动安排及其幕后服务,堪称完美”已经返回惠灵顿的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学员芬·麦肯齐、凯特·泰勒-杜克和阿曼达·康迪,在中心8月10日举办的“2016文化中国行”学员汇报会上,与大家共同分享了此行的所见所闻。她们一致表示,短短10天内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国朋友,不分年龄长幼,均对中国文化抱以浓厚的兴趣与痴迷,在一路精彩行程中共同分享了许多奇趣故事与亲身感受,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中国印象”。
在行走中了解中国
此次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序幕。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郑浩在致欢迎辞时介绍说,这是继2003年开展的“奖学之旅”活动基础上,为广大学习汉语、书画、武术等各类中华文化技能的海外优秀学员提供的又一个来中国实地交流与体验的机会,旨在进一步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整合优化海内外优秀资源,进而搭建国内外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对于“首站”老舍茶馆,三位“中国迷”的印象之深,她们不仅在此体验了书写春联、制作中国结等老北京传统技艺,而且欣赏了长嘴大碗茶表演、皮影戏、川剧变脸等传统中国绝活,还品尝了地道的豌豆黄、驴打滚等老北京名小吃,对中国民俗文化有了一次多角度、近距离的体验。
“在我看来,饮茶就像是一个全球性的文明礼仪,几乎是各国文化都有的传统,这也是我欣赏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身为惠灵顿市政委员会艺术顾问的凯特·泰勒-杜克说,她在老舍茶馆体会到浓郁的中国文化魅力,大家不仅品尝了小碗茉莉花茶,还欣赏了传统的中国茶道演示,通过多样化的文艺表演,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获得的良好庇护。
触摸数千年悠远历史
除了在北京体验“文化中国行”,参观故宫、天安门、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和鸟巢、水立方等地标式建筑,海外学员们还赴辽宁沈阳参观北陵等名胜古迹。
“我钟爱中国古代建筑,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深深吸引了我,如北京故宫和沈阳北陵,是中国目前两大保存完整、正常开放的皇家宫殿,依旧保留着古老的模样。”芬·麦肯齐向太极班学员展示了她此行拍摄的照片,有琉璃屋顶、古老瓷砖、油漆木板及中国神话中的动物等。
“长城正是我此行最具收获的目的地,当我乘缆车登山,看到漫山遍野的古老城墙,惊叹不已。这些山本身就构成了天然的屏障,为什么还要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 这一定是代表了这个国家人民的决心和力量。”凯特·泰勒-杜克如是感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已经渗透到中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建筑、语言、饮食、庆祝活动等,是传承数千年形成的文明。”曾是一名汉语学生、并在厦门求学半年的新西兰学员阿曼达·康迪向学员们介绍说,当她置身于古老的沈阳北陵,几乎可以“看到”它在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依稀感受到数千年前人类的活动,这真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令人眼界大开。
全球化背后的“文化根”
这一路行走中,学员们真实感受到了中国的现代文明与社会发展成就。
“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有非常现代化的建筑,比如以水立方为代表的奥运建筑等,还有发达的高速公路,与此同时,古老的城墙、塔楼和护城河,一并构成了城市的人文景观。”芬·麦肯齐说。
“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中国,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加速迈向全球化,不仅让人时时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和善友好与乐于助人,更赋予外国访客及移民越来越大的包容度,这与中国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国家一道致力于改善国民生活水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阿曼达·康迪感言道,作为全球的经济中心,中国正在改变世界对她的印象。
三位学员在汇报会上传递出一个共同的心声:“在新西兰,一年一度的华人庆祝新年活动,从尊重传统文化到融入异域文化,很多地方值得新西兰人借鉴学习。
实践表明,在人文方面加深两国联系和纽带,有助于两国人民增进理解与亲近感,并持续推动新西兰人亲赴中国旅游,实地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届“中国影像节”全球展映活动揭幕 多部纪录片将落地新西兰
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品项目展播
探秘5000年前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摩洛哥旅游论坛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支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