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言哲 来源: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发布时间:2017-07-04
6月27日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教授为巴黎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一带一路’回顾与展望”的讲座,讲述了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社会思想的变迁,让法国朋友们对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17年6月27日晚19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教授为巴黎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一带一路’回顾与展望”的讲座
李焯芬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进程。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而且是一个东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商通网络。它历史悠久,其中陆上丝绸之路自公元前500年出现,到公元后5—8世纪唐代发展到顶峰,10世纪开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却一直延续至清朝。丝绸之路以中国丝绸为主要商品,此外还输出铜铁器、漆器及茶叶等,同时进口香料、宝石等货物。商业互通的同时也带来了宗教的传入,印度佛教便是在这一时期经丝绸之路自敦煌传入中国的。佛教的传入带来的不仅是佛经等佛教文献,同时还有数学、医学、音乐、天文学等各领域的宝贵资料,甚至还有圣经。从南北朝到唐代,伊朗的祆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分支)也先后传入中国。这些更直接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
李焯芬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希望中法两国能借着“一带一路”这一契机,在多领域达成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摄影:涂雄)
中世纪时期欧洲开始生产丝绸,致使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减少,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退。同时由于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量增加,使从泉州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阿拉伯人经营,在元代达到顶峰。许多阿拉伯人甚至在中国南方定居,改中国姓,在当地建起清真寺,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到了清朝,许多中国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从劳工做起,后成为了东南亚第一批华人企业家。
现如今,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东南方新兴工业兴起,经济发展迅猛。在现有新形势下提出“一带一路”这一发展策略,旨在帮助亚洲、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通过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共赢。李焯芬最后希望中法两国能借着“一带一路”这一契机,在多领域达成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讲座共持续两小时,观众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教授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的讲座。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严振全也在现场聆听了李焯芬的演讲。
首届“中国影像节”全球展映活动揭幕 多部纪录片将落地新西兰
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品项目展播
探秘5000年前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摩洛哥旅游论坛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支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