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丝绸之路周 宣传片
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执行承办的“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将于6月18日-24日举行。
“2021丝绸之路周”是以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的学术文化、交流项目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6月18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场将举行2021丝绸之路周的开幕式。开幕式上,将正式推出“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SROM)”(https://iidos.cn/museum),发布《2020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2021丝绸之路周主题展览“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也将在丝路周期间正式开幕。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推介,2021丝绸之路周主题展览“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
展览介绍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古代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多。汉唐时期,是东西方动植物物种传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欧亚各国加深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历史时期。丝路沿途国家与地区间动植物的传播途径并不相同,除了自然界通过近邻关系自动传播外,有些是作为贡品或礼物由使者从一地传入另一地,大量的是商人们通过贩运等贸易活动进行互通有无的。
这些不同地域的动植物物种沿着丝路的传播,不仅增加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以至衣、行、娱乐等生活的各方面;而丰富多样的外来动植物物种也开拓了人们理解和接纳“异域文化”的包容力,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文化寓涵,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融。
本次展览以丝路上的动植物为切入口,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出土文物和自然动植物标本,诠释由这些外来动植物构建和再现“丝路改变生活”这一主题。
主办: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
协办: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固原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茂陵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大唐西市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上海博物馆
气味支持:杭州美通家居集团有限公司
重点展品介绍
鎏金铜马
西汉 陕西茂陵1号陪葬墓1号从葬坑出土 (茂陵博物馆藏)
鎏金铜马呈端详的站立姿态,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尤为生动,马嘴微张,牙齿外露,鼻孔硕大,双眼圆睁,两耳上竖,耳间、颈上刻有鬃毛。肌肉和骨骼的雕刻合乎解剖比例。马体匀称合度,马尾和生殖器是另铸铆接或焊接的,肛门有一小通气孔,造型朴实稳重。其身中空,静中含动,气度非凡,有一发千里之势。专家根据马头双耳之间有剪成三棱形的角这一显著特征,断定它是依据原产西域大宛的汗血马(又称天马)为模特精制而成。
鹦鹉衔枝绶带纹铜镜
唐代 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出土
铜镜出土于青龙镇遗址,该遗址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兴起于唐代中期,繁盛于两宋时期,是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铜镜镜背为一对长尾飘曳的鹦鹉,体形雄壮,口衔折枝花果,爪攫蓓蕾花结绶带,绶带共有两组, 尾端系流苏,根据镜面的形状设计成宛转飘扬状,似在空中飞舞。
翼兽形铜提梁盉
春秋 泾川县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盉体被设计为一四足怪兽。兽首微昂,张嘴为流,略翘的短尾为鋬,器腹深圆,粗短而趾爪向前的四腿,即为盉的四足。提梁呈龙形,盖中心亦饰一小翼兽为钮,盖与器身用一小环连接。器腹两侧各浮雕一飞龙,龙体遍饰鳞纹。龙做回首状,并各有五条扬起的羽翼。两只飞龙恰构成兽的双翼。
载物骆驼
唐代 咸阳市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昭陵博物馆藏)
彩绘釉陶。驼为立姿,张嘴露齿、双目圆睁,背有驼毡并有凹面夹板,驮囊有彩绘花纹,驼的头顶、颈下、腿部及双峰为堆塑状驼毛。形体高大,做工精细,是唐俑精品。
醉拂菻驼囊陶驼
隋朝 张綝薛氏合葬墓出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
骆驼昂首嘶鸣,背上有驮囊,驮囊上刻画三人,中间一人表现为醉熏状态,被左右两人搀扶。据学者考证,驮囊上是源自希腊罗马文化的“醉拂菻”形象:穹形拱门下中间醺醉者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左右两边搀扶他的是信徒萨梯尔和狂女,脚下是来自地中海地区的酒器——来通杯和安法拉罐,头上是常春藤,这种组合是典型的丰收之时的酒神形象。
狮子纹刺绣
初唐(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绣片以劈针针法绣成。在现存刺绣实物中锁针是出现最早的针法,其特点是前针勾后针从而形成曲线针迹,自商周、战国至秦汉,所出土的绣品几乎都采用了锁绣针法。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拓宽了刺绣题材,善男信女往往不惜工本,以绣像来积功德,同时绣工开始尝试用后一针接在前一针丝线中间的劈针来代替锁针,这种针法的表观效果与锁针基本一致,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直延用到唐代,并最终发展出效率更高的平针技法。
单元说明及其他展品
序章 五谷丰六畜兴
自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期,人类为了获取食物资源,除了采集和狩猎外,还开始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虽然当时不同区域间的交流远不如后来便捷,但是这些被驯化的野生动植物依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两个分别来自先秦典籍《六韬》和《管子》中的成语,代表着古人对农业丰收的朴素愿望,而这些国人最为熟悉的农作物和家畜也多源自于早期的动植物传播与交流。
第一单元 从自然到神灵
在远古社会,已经开始过着种植、狩猎原始部落生活的先民们几乎每天都与动物接触,它们除了是人类的帮手、食物来源外,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部分凶猛的野兽会造成生命威胁。于是,在自然环境中努力生存的先民们便将这些猛兽当作神灵来崇拜,以期将灾祸降到最低,并得到保护与庇佑,同时,他们还创造了大量想象中的动物,形成早期的宗教信仰。随着与萨彦-阿尔泰等地区游牧部族交往的日益频繁,此类草原母题的装饰艺术不仅被中国北方诸部族所吸收、改造,也被不少汉地贵族接纳、模仿,并开始制作此类器物,向北方草原民族输出。
春秋兽身鸟身提梁盉
动物纹青铜牌饰
虎噬鹿纹铜牌饰
蟠螭纹铜牌饰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器座
双头铜鹿
第二单元 无数铃声遥过碛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随着丝路贸易的兴盛及当时国家战略、边疆建设的需要,西域系天马、北方草原系突厥马和骆驼等大型家养动物大量传入中原,这是汉唐时期传入动物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物种。天马和突厥马的传入是汉唐王朝军事力量得以强化的最关键要素,著名的丝路驮畜骆驼,到了唐代,就已成为军队后勤运输、中亚与中原民间商贸的主力。而像牛等中原和长江流域地区原有的生物,也由于西域或北方草原传入了不同的优良品种,推动了当地运输力的开发。
挎包牵马胡人俑
骆驼
陶牛
第三单元 殊方异物上林苑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一条连接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纽带。随着交往的深入,众多殊方异物经由使者之手以贡品或礼物等形式献入皇家宫苑。无论是狮子、大象、孔雀,石榴、枣椰、金桃,还是伴之传入的金银器等各类舶来品、胡旋舞等艺术享受,追求新奇外来文化的风气逐步从宫廷中传播出去,并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 它们促进了古代欧亚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构成了一个从物质享乐、生活方式到文化艺术的多维立体的交融环境,甚至其中一些物种还演化成为传统中华文化中祥瑞图像的源头。
“上林”款瓦当
孔雀镜
蓝背瑞兽葡萄纹镜
狮子纹锦
犀牛纹铜镜
第四单元 丝路改变生活
两千多年来,在来往商队的驼铃声中,世界各地的食物、香料、药物等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相互传播,即使很普通的家常食物,也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比如葡萄、黄瓜、菠菜等等,如果没有几千年间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都不会出现在而今你我的餐桌上。它们不仅增加了输入地生物的种类,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变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大唐西市到边塞巴扎,每个人所能接触的食物越来越多样,而整体人类的食物则越来越趋向同一。
毕罗肆
绸货铺
干果铺
胡姬酒肆
牛羊肉铺
乳制品铺
调味料与果蔬铺
香料铺
药肆
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