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随着铁路交通的蓬勃发展,一批又一批艺术家涌入位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此处逐渐成为了巴黎艺术圈流行的写生之地。艺术家们在诺曼底留下了异彩纷呈的作品,这片土地也见证了日渐兴起的“新艺术”——印象派的诞生。
本次展出的60件油画原作,主要选自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Peindre en Normandie)收藏的“诺曼底系列”藏品,以诺曼底地区的印象派艺术为主。展览创新性地将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莫里索 (Berthe Morisot)、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柯罗(Camille Corot)、马奈(Edouard Manet)等闻名于世的艺术巨匠与阿道夫·菲利克斯·卡尔(Adolphe Felix Cals)、弗兰克·伯格斯(Frank Boggs)等等鲜为人知的优秀艺术家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理念对后世的艺术家们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从海滩到风景、从静物到人像,艺术家描绘的内容无所不及。通过展览,观众将获得一次全面深入了解法国诺曼底地区大师作品的绝佳机会。
该系列藏品曾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多地巡展,广受赞誉。
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法国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等多方努力下,这批重量级的珍贵原作远渡重洋,于今年夏天终于得以与中国观众见面。
直面原作,观众将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的种种细节,以及复制品难以呈现的质感。
展览在设计时有意地借鉴了当时艺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学术顾问与策展人的梳理下,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能更为清晰地把握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探寻作品深层次的含义,而不再是打卡式,孤立地看待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到诺曼底,去发现印象派的奥秘;
到世纪坛,去享受光与影的洗礼。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曾任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系、哈佛大学艺术史系访问学者,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本次展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大师的风景
诺曼底孕育了不满足于因袭传统、渴望创新的艺术家们,如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代表人物库尔贝、法国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莫里索等。他们不约而同地为诺曼底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所倾倒,创作出了惊人的优秀作品。
库尔贝
1819年-1877年
《诺曼底海滩,圣欧班的小船》
库尔贝认为真正的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比所有艺术家的手法都要高级。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他对“真实”的追求以及外光初步探索的成果,为后来的印象派画家打开了艺术的新出路。
马奈
1832年-1883年
《诺曼底渔夫的肖像》
尽管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马奈仍被认为是奠定了印象派基础的关键人物,是绘画走向现代主义的重要桥梁。
人物肖像画最能体现马奈的艺术探究成果。他大胆摈弃了传统绘画一贯使用的中间色,几乎是用鲜明的色块堆积出了描绘的对象,笔触不再追求精细,由立体转向了平面。
马奈对艺术的大胆革新吸引了一群有着同样艺术追求的年轻人,也就是后来的印象派。他们将马奈视作精神领袖,名副其实的“印象派之父”。
莫奈
1840年-1926年
《埃特勒塔》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莫奈回到了家乡诺曼底,创作出了著名的埃特勒塔系列作品。他使用了近乎浓烈的色彩,细致而严谨地勾勒出岩石的结构和体积感,笔触动态不定,再现了光线跃动带来的微妙变化。
光影的圣地
19世纪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为色彩痴迷的时代,诺曼底壮丽的海景、朦胧的云影、余晖中的巷子、小屋和海港极大地满足了艺术家们对“光”的渴望。
莫里斯·罗维耶,《鲁昂的石桥》
约1940年54cm x 92.3cm
鲁昂位于法国西北部,是诺曼底大区的首府,市区位于塞纳河下游。它由四个港区组成,河右岸为旧城,多古建筑,藏有许多世界美术珍品,有“博物馆城”的美誉。
保罗·于埃,《埃特勒塔,岩门》
1849年左右
30cm x 40cm
埃特勒塔是一座位于法国上诺曼底省的海滨小镇,被誉为“法国第一海岸”。这里大大小小共有三座象鼻山,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斑斓跳跃的光线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查尔斯·莫赞,《韦勒韦尔钓鱼归来》
约1850年左右
80.5cm x 120cm
特鲁维尔位于法国北部的沿海。19世纪是此处海水浴场的鼎盛时期,许多艺术家们慕名而来,如库尔贝和欧根·布丹,他们都曾在这里的海岸和码头对景写生。
贝尔特·莫里索,《费康港》
1841年—1895年
20cm x 27cm
费康是法国上诺曼底滨海塞纳省的港口城市,濒临英吉利海峡,是有名的海滨游览胜地。它以鳕鱼捕捞著称,晾晒、熏制、速冻、出口。1973年后,这一产业逐渐衰落,这里也转为游乐为主的海滨疗养院、海滨浴场、运动场等等。
于勒·路易·拉姆,《羊圈里》
1893年左右
65cm x 92cm
这些在巴黎接受传统学院派教学的艺术家,见识过当时世界的艺术中心,最后却选择回到故乡诺曼底。他们从未停下手中的画笔,细致入微地描绘着他们在诺曼底的寻常所见:港口、牧场、教堂等等,仿佛一切都是可以入画的。
让·巴蒂斯特·安托万·吉耶梅,《巴夫勒尔教堂》
1882年左右
35cm x 28cm
印象派曾被嘲讽为不入流的沙龙落选者绘画,野兽派也曾被谑称为“野兽之作”。除了记载经典之作,艺术史同样是一段不断发现大师的历史。有些艺术家在当时声名远播,随着时间流逝,却逐渐被历史淡忘,同样地,时间也赋予了另一些艺术家本应属于他们的荣光。
作为后世的观者,我们在欣赏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前人评价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批评家
约翰·罗斯金
以一种天真的视角,不囿于既成的“常识”与“评价”,去感受艺术最本真的内质。这也是同一时期的英国艺术批评家罗斯金所主张的“纯真之眼”,抛开社会所附加的经验与价值体系,像孩童一样去全然地观看。
观大师之看
模拟图,实际以展厅呈现效果为准
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和多层次的需求,展览设计了丰富的互动环节,让学习艺术史知识不再乏味,看展不再单调。
在完整呈现展品本身的基础上,展览采用了酷炫的视觉呈现效果,最大程度唤起大众的关注与参与度,让参观展览的整个过程更具趣味性。
在这个版块里,展览利用了多媒体、灯光、音效以及多重搭建的布展方式,将画作以流动的形式展现出来,重现艺术家笔下的诺曼底景色。每一幅画作的细腻笔触都能通过大屏纤毫呈现,更具光感美也更加梦幻,画面跃然而出。
借助技术,观众能在过程中去思考,艺术家是如何用画笔去把握对象,将眼前的景色解构成色彩与线条然后再创造的过程。观众游走其间,仿佛身临其境。既是“看画”,也是“游画”,在瞬息光影中领略永恒。
冀望本次展览能引领每一位观众走进百年前的绘画圣地,我们相信,这场由无数艺术家共同编织的,关于诺曼底的光与影的“仲夏夜之梦”,必将启发观众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场声势浩大的印象主义艺术运动发展始终。
主办单位: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联合主办: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艺术与科技产业创新联盟
支持单位: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法国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
学术支持:法国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
展览学术顾问:李军
策展人:阿兰·达皮耶、蒋海梅、王青甫、叶强
展览时间
2021.7.16-2021.10.15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 二层世纪大厅
票务信息
早鸟票59元(展期内可用)
扫码上方二维码即可购票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小程序参观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