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在新时代”“美美与共”展览火爆京城后,中国美术馆于近日又推出了“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展。展览从馆藏作品中梳理并遴选出251件,以1949年至2018年的美术史发展为时间的尺度,分成六大篇章,以“美在河山”为主题,用“美”向广大观众致以新春问候,也为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览开启序幕。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品牌又推一大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作为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也是化育大众美育的重要平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美术馆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其中中国美术馆每年举办90多个展览,且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2018年6月份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美与共”展,在中国美术馆藏的61个国家、3500多件作品中遴选出224件作品进行展览。2017年,“美在新时代”的展览更是轰动了京城。今年1月22日,在己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也正式与公众见面。
事实上,中国美术馆近年来以深化“典藏活化”系列展览为脉络,陆续策划了“人民的形象”“江山多娇”“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花开盛世——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精品展”“中国美术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展(1978—2018)”等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的美术展览项目,“典藏活化”已渐渐曾为公众心中的一个闪亮的品牌。无论严寒酷暑,美术馆门口常常排起等待观展的长队,一些展览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几次延长展期,依旧热情不减,显示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的期待。
此次中国美术馆推出“美在河山”的展览,力求通过馆藏精品力作,向广大观众展现伟大祖国壮丽山川的美,让观众感受到人民艺术家在个人心象、时代气象与自然景象相融合时,所展现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以及在新时代、新思想、新文艺的指引下,艺术家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步伐。
251件作品6大篇章中看艺术家描绘祖国河山
据介绍,本次展览的学术策划,以神州大江南北不同风光为透视散点,以时代变迁为观察原点,以美为纽带,以爱国主义为创作核心,形成展览的整体格局。“北国风光”“青山妩媚”“古都新貌”“山川巨变”“山川不朽”“民族精神”六大篇章,篇篇关联,皆以物传情,以美言志,以山河壮丽赞美祖国,赞美时代。通过展示七十年以来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歌颂党的文艺路线的正确引领,歌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文化自信。
傅抱石 待细把江山图画 纸本水墨设色 100cm×111.5cm 1961 中国美术馆藏
吴作人 三门峡工地 布面油彩 118cm×150cm 1955 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纸本水墨设色 150cm×359.6cm 1962 中国美术馆藏
建国以来,以表现山水、风景为题材的创作层出不穷,艺术家们面对新山河,感念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以写生为基础,结合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借鉴西洋画的光色,使得中国传统的“青绿”和“水墨”焕发出异彩;以建设者奋斗的形象与梯田、防沙林、矿山等新景象同构,创造了山水画的新审美、新形式。展览现场,观众既可以欣赏到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吴冠中的《春雪》、吴作人的《黄河》、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钱松喦的《红岩》,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等名作,近距离领会到黄宾虹“浑厚华滋本民族”的水墨气象,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的淋漓与磅礴,潘天寿“强其骨”笔墨之下的雁荡山花,刘海粟云海苍苍的泼墨黄山,吴作人视野里的黄河急流,李可染万山红遍的壮阔雄厚,朱德群色光交融的朦胧之美,吴冠中点线面构成的形式乐章。同时也能看到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们多彩纷呈的新作。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纸本水墨设色 69.5cm×45.5cm 1963 中国美术馆藏
吴为山表示,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美学思想,到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广大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已经从文人士大夫的怡然与逍遥,升华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担当。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探索,到李可染的“为祖国河山立传”,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们已从对创作的艺术性追求,升华为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这是爱国主义的筋骨,是渗透于艺术家灵魂深处的道德力量,是自然、生活赋予艺术家情感的温度。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11号展厅,将展出至2月24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