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刘海粟游历欧洲90周年之际,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与刘海粟美术馆共同举办了“十上黄山绝顶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分享刘海粟的美术理念和思想,续写其90年前游历欧洲之旅,海老的作品受到比利时和欧洲民众喜爱。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曾于1929年至1935年期间两度赴欧洲游历考察。1930年6月,刘海粟到访比利时,应比利时独立100周年纪念展览会邀请,担任国际美术展览会评审委员,其展出的国画作品《九溪十八涧》获得了荣誉奖。
2021年是刘海粟先生诞辰125周年,刘海粟美术馆特别策划了以写生为主题的《纪念刘海粟诞辰125周年系列展》,包括“笔底云烟——刘海粟和他的黄山写生”和“黄山归来再登顶—— 刘海粟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纪实文献展”。呈现了从1918年到1988年,刘海粟在70年中“十上黄山”,以及1990年95岁的刘海粟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作画的诸多作品与史料。
为了展示刘海粟先生曾经的写生辉煌,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袂刘海粟美术馆将这个展览移师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线上,今天推出“黄山归来再登顶—— 刘海粟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纪实文献展”,满足欧洲彩墨山水爱好者需要。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2021年欢乐春节“快乐班列”在春天里继续前行,一整个正月伴您左右,让我们在“经典呈现”—刘海粟写生纪实文献展中感受春意,共享美好!
持续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中心网站和社交平台!
黄山归来,95岁刘海粟登顶科罗拉多大峡谷
“黄山归来再登顶——刘海粟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纪实文献展”通过影像和文献的方式,还原了刘海粟在大峡谷写生的三个日夜。
1990年5月,刘海粟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时,已经95岁高龄。但海老仍创作了两幅油画和一幅国画作品,以大峡谷为躯体,以自我为精神,他的气派和精神沛然于画卷之上。
刘海粟《大峡谷》 1990年 • 油画
1990年5月22日,他与夫人夏伊乔共同游览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并在大峡谷写生,创作了第一幅油画 《大峡谷》,历时两个多小时完成。
刘海粟油画《大峡谷》创作过程
随行人员与油画《大峡谷》合影 前排:刘海粟 后排从右到左:李治中、夏伊乔、张善利、林燕津
1990年5月23日,他在大峡谷写生作第二幅油画《古柏》。2020年11月17日,顾龙在《新民周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古塔不远处,海老看到一棵老柏树,脱了皮显得枯干的树干上,却爆出满枝新绿,在阳谷下生机勃勃。海老喜出望外,惊呼:奇迹!奇迹!这真是生命的奇迹!我要把这棵古柏画下来。”
刘海粟《古柏》 1990年 • 油画
在现在看来并不清晰、1990年代用家用DV拍摄的视频中,海老虽然有时以轮椅代步,但写生时,依旧精神矍铄,出笔果断。尤其是《古柏》一件在油画的笔触和涂抹中,书写性依旧透显。
刘海粟油画《古柏》创作过程
在古柏前与完成的油画作品合影 从右到左:刘海粟、张善利、 夏伊乔、吴正光
1990年5月24日,他在大峡谷对景写生第三天,创作了第一幅也是唯一的一幅中国画。
刘海粟 中国画创作过程
虽然这三件作品并未见实物,但通过文献资料,看到了刘海粟晚年艺术活动纪实。
可以说,刘海粟的整个艺术生涯一直都在倡导艺术创新,而其创新是双向的:一是直接取法于西方绘画,突破和超越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努力更新现代绘画语言;二是不断寻觅新的表现对象拓展中国画题材疆域,深化现代绘画的生活意蕴。而这种双向创新的基础是师法自然。
从“十上黄山”到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也是从册页和录像带,引发出的展览。在刘海粟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以写生为切入,反思百年前的“美术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再到刘海粟先生美术教育的开放性与立足中国艺术精神的写意畅神,也给当下的美术教育与创作提供了诸多思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