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论坛上,拥有几十年诗歌翻译经验的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赵振江,通过翻译《红楼梦》的经历,阐述个人对于“世界格局与本土写作的美学转化”这一主题的理解与体会。
赵振江认为,自“五四”以来,中外文学交流是极不对等的。就拿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来说,每当西班牙报刊介绍《红楼梦》时,就说这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以此说明《红楼梦》在中国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但是迄今为止,在整个西班牙语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班牙文版《红楼梦》只有一个版本;反观《堂吉诃德》,自1922年,林纾和陈家麟合译的《魔侠传》问世,至1978年——杨绛先生从西班牙语译出的《堂吉诃德》出版,不同名家翻译或改写的十余个不同版本的《堂吉诃德》。此后至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堂吉诃德》在我国出版的版本竟多达八十余种。即便在研究西班牙语文学的赵振江看来,也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曾经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翻译出版了一些古典文学名著,但就西班牙文版《红楼梦》而言,赵振江认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指出两点原因:其一是只聘请西语译者,而没有中国人审校;其二是只管翻译出版,不管发行即传播的情况如何。
1984年,赵振江被推选为西文版《红楼梦》的审校者和定稿人。而后来当真正到了格拉纳达大学之后,赵振江才意识到他面临的是“重译”,其中最难的是翻译《红楼梦》中的诗词。汉语和西班牙语是完全不同的载体,如果逐字逐行,是无法译的,只能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用西班牙语写一首尽可能与其相似的诗,诗歌翻译是二度创作。原来计划两个月审校一卷,最终前后拖了十六年,才出齐了西文版三卷本的《红楼梦》。
说到古典诗词外译,就西班牙语而言,赵振江认为,最好是由外国的诗人汉学家来译。如果是国内的西班牙语学者翻译,最好与西班牙语国家的诗人合作,才能保证既忠实原文,译出来的又真是“诗”。
“目前,尤其在非通用语种国家,高水平的汉学家稀缺。在这种情况下,不妨采取我们在格拉纳达大学的做法:首先遴选出大家公认的国学经典的英译本或法译本,然后请西班牙语高水平的译者(应不难找到)译成西班牙文,再由我国的西班牙语学者根据原文审校。”赵振江表示。“这样,既可保证译文质量,又可避免误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权宜之计。等到译介国有了高水平的汉学家,也就无需我们越俎代庖了。”(摄影 :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