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自“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主动担当作为,文化和旅游扶贫成效明显。湖南省政府表彰的10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推进大会在湖南省召开,推介该省经验。至2020年底,全省旅游业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0万人,全省164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发挥文化和旅游扶智扶志优势,开拓创新,探索湖南特色文化和旅游扶贫经验。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送客入村”推动旅游扶贫;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整合资源,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文化和旅游精准扶贫新经验、新模式。至2020年底,全省旅游业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0万人,全省164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
加强顶层设计,用规划引领扶贫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旅游扶贫总体规划。2016年,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现“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扶贫办编制了《湖南省旅游扶贫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分析了旅游扶贫态势,明确了旅游扶贫“总体要求及目标”“范围和对象”“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旅游精准扶贫任务”“旅游扶贫专项行动”“旅游扶贫路径”“保障措施”等内容,为全省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规划纲要》确定了湖南省旅游扶贫重点村1641个。其中,51个扶贫重点县有121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占73.9%。同时,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扶贫办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从切实解决问题、带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促进农户增收角度出发,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方面,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先后出台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湖南省张吉怀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总体规划纲要》《湖南省雪峰山旅游轨道交通方案》等,在政策文件上对民族自治地区给予倾斜。
推出精品旅游线路,
“送客入村”推动旅游扶贫
以精品线路辐射带动脱贫,“送客入村”推动旅游扶贫,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文化和旅游扶贫中探索的实践之一。
2015年起,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湖南省发改委分赴大湘西、大湘东踩线,陆续研发设计推出了13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武陵民俗、瑶家古风、神奇湘东、峰林峡谷13个主题,沿线覆盖66个重点县(其中51个扶贫重点县)、53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可辐射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为使旅游扶贫精品线路顺利开展,2016~2019年,湖南省发改委安排精品线路建设资金6.87亿元,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财政厅安排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建设资金8.14亿元,拉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70余亿元;利用银行贷款20余亿元,建成一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自驾车营地、旅游交通标志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了62个乡村旅游精品景区、45个茶旅融合示范项目、1019个湘村客栈项目、10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同时,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协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意向融资贷款总额100亿元。同时还对通道县、靖州县、吉首市、凤凰县、慈利县、石门县等精品线路项目建设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有效解决了项目融资难题。
今年3月开始,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更是按湖南省的空间布局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涵盖了长株潭版块的“时尚都市历史文化游”、大湘西版块的“魅力湘西世界遗产游”、环洞庭湖版块的“天下洞庭湿地生态游”、大湘南版块的“诗意湘南寻根祈福游”、雪峰山版块的“神韵雪峰户外休闲游”5条精品旅游线路。
在湖南,湘赣边区和大湘西地区既是红色热土,也是革命老区,集绿色山川、红色沃土、多彩风情于一身,文化和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度好,具有发展全域旅游和开展文化和旅游扶贫的独特优势。为此,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也特别推出了以韶山旅游区、彭德怀纪念馆、宁乡花明楼景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为代表的“伟人故里红色潇湘路”、串联湘赣边—长征国家公园湖南段—湘鄂西的“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两条红色文化线路,并进一步加强旅行社与贫困村的交流合作,吸引广大游客到贫困村旅游。
有了精品旅游线路,也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及服务。为此,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市州、县市区编制了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统一项目建设标准。2015年重点实施旅游交通标志体系建设,解决游客分流导引问题;2016年全面开展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氛围景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破解接待基础设施薄弱难题,打造旅游氛围;2017年重点开展自驾车营地、家庭旅馆、特色民宿建设,引导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参与旅游接待服务;2018~2019年重点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湘村客栈群,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同时,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注重“送客入村”推动旅游扶贫。2018年12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印发《湖南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从政府引导层面,在更大范围内向贫困地区导流游客,在更大力度上激励文化和旅游人才在贫困地区投资文化和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19年底,旅行社累计发团12,854次,供给产品数3702条,送客至135个特色村镇,送客入村游客高达53.05万人,带动32.92亿元消费扶贫。
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结合,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近年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上不断推出新举措,以文化和旅游扶贫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文化和旅游扶贫成果。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截至目前,全省51个扶贫重点县共完成986个旅游厕所建设;长沙惠润板仓、张家界市永定区石堰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铜官创新创客基地3个基地被认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省共评定了1275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其中五星级416家),2019年湖南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就业数10,241个,带动5.3亿消费扶贫效益;花垣县十八洞村等11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评选出十大特色文化和旅游小镇、20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怀化市黄岩生态旅游区(怀化大峡谷)、永州市勾蓝瑶寨景区、益阳市安化云台山景区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吉首矮寨景区、边城茶峒景区、张家界万福国际十里温泉小镇、通道县皇都侗寨、靖州地笋苗寨、溆浦县枫香瑶寨、武冈自驾友露营公园、安化茶乡花海等景区成为热门景点。
同时,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还不断加强文化和旅游扶贫的宣传推广和培训,不仅较好地把贫困地区旅游推介出去,把游客引了进来,聚集了“人气”,带来了“财气”,同时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了一批人才队伍。
整合资源,形成湖南特色
文化和旅游扶贫经验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整合资源,立足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多策并举,决战脱贫攻坚,多年实践以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湖南特色文化和旅游扶贫经验。
注重推广“非遗+扶贫”机制模式。全省51个贫困县设立16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6.8万人脱贫,累计创收17.5亿元。
首创“送客入村”计划。该计划成为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扶贫的新经验;创新“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
精品线路辐射带动脱贫。全力推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等20条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带动沿线贫困村发展。
发挥文化和旅游扶智扶志优势,把好戏送到百姓“心头”。湖南省文艺轻骑队“精准扶贫”优秀文艺作品巡演活动,在全国文艺界率先走出了文艺扶贫的新路子。同时还组织精准扶贫文艺晚会,先后在江永县、隆回县、武冈县、洞口县、涟源市、安化县、靖州县、会同县等全省16个贫困县,共巡演37场,为近50万群众送去精神文化大餐,将惠民演出送到田间地头,将党的政策送到群众心头。
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实施戏曲创作孵化计划和农村现实题材创作工程。2019年完成送戏下乡惠民演出9732场、106个县市区提前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培训业余文化志愿队伍32万人次,提高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发挥文化和旅游惠民优势。去年106个县市区提前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培训业余文化队伍32万人次,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
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评选十大文化和旅游小镇、20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花垣县十八洞村等11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跨区域雪峰山旅游扶贫样板,打造“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
非遗产品展销
传承苗鼓,助力雪峰文化和旅游发展。
雪峰村组织开展“探求千年高椅 行走云上雪峰”百人徒步活动。
苗岭无边界泳池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六一”爱心助学活动走进竹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