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依托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是文化和旅游扶贫的新模式、新举措。兰州交通大学从事传统工艺教学和非遗保护传承已有近30年的历史。2018年底,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兰州交通大学开展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一年多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在临夏州文化和旅游局、州文化馆及相关企业、传承人的支持配合下,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积极落实项目规定,认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
本文为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教授管兰生在2020年6月13日举办的甘肃省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稿,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运用多种方式,传承染缬技艺
兰州交通大学是甘肃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染缬技艺的保护单位。自1992年起,我校将染缬技艺引入大学课堂,累计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生6000多名,有300多人先后以此为业。2014年至今,培养染缬方向硕士研究生10余名,包括与国外高校合作的跨国研究生2名。同年,兰州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组建成立,集收藏保护、传承传播、学术交流为一体,累计接待观众和各界专家学者达10多万人,并每年面向中小学生开办染缬夏令营,1500余人受益。
2017年,兰州交通大学入选原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承办学校,已连续举办“丝绸之路染缬研修班”3期,培训对象是全国范围内染缬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和其他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业者及管理人员,共培养学员60名。2018年成立的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开始传统文化专项研究,并多次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曾代表中国和甘肃省参加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深圳文博会、中国艺术节、敦煌文博会等大型展会20余场。
多年实践中,染缬技艺的传承已实现了由单一家族模式向高校教育人群、农村贫困人口、社区待业人员等群体的转换,正在通过研修、研习、短训等方式逐渐扩大传承人群。“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上的东西走出来,死了的东西活过来,静的东西动起来”,这是我们在染缬技艺传承保护中一直坚守的理念。我们在活态传承中开发现代文创产品,复原借鉴敦煌图案及艺术元素,成功创立“兰生染缬”品牌,产品涉及生活用品、服装服饰、艺术收藏等多个门类几百种产品。目前已形成集材料研发、设计创新、生产营销、传承传播、生活体验为一体的产业模式。
聚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工作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动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两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支持建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文创产品开发任务交给我校,这是对我校多年来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校在传统工艺研发创新方面能力的信任。我们既觉得十分荣幸,也感到压力巨大。
为圆满完成任务,我校不仅充分利用本校工业设计、材料工程等科研平台资源,而且打破行业和区域界限,广泛吸纳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的各种智力资源,组建了涵盖非遗保护、艺术设计、材料工程、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研发设计团队和专家组。
自2018年12月下旬开始,我们先后赴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考察走访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等,与相关领域专家就“中国古代刀具的工艺文化传统”“传统金属加工技艺及其产品的现代转型”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开阔了项目产品研发的视域。2019年1月上旬,专家组还利用出访台湾的机会,走访了台湾有关文创机构和知名文化学者,围绕“传统工艺的文创开发机制”“台湾砖雕工艺的现代开发”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其间,通过访问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专家组看到了台湾砖雕文创由“建筑装饰”向“公共实用”的转变,进一步启发了项目产品研发的思维。通过这些系统的、全方位、深层次的调研,我们对项目的市场环境、发展前景有了更为准确的定位,并搭建了与沿海发达省份类似生产企业的合作平台,掌握了项目市场开拓和品牌运作的方向。
2019年4月23日,“兰州交通大学驻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挂牌成立。这之后,我们联合省内高校及南方发达省份策划设计人员力量,分别成立两个文创产品研发小组,着手帮助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制作技艺、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师融合临夏青韵砖雕公司、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公司、积石山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相关企业的经验,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对于非遗文创产品市场的需要,充分发表了意见,形成了临夏砖雕、保安腰刀新产品开发设计思路。在做好产品设计的同时,我们积极对接国内在砖雕、腰刀等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有实力的企业。2019年12月,我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研发的35款产品进行评审,并初步选定12件设计图样进行打样生产。目前,临夏砖雕和保安腰刀共计56 款的样品已生产出来,下一步将通过节会、展销、网络等平台进行推广展示营销,并借助“一会一节”、兰洽会等经贸文化平台,畅通扩大销售渠道。针对市场反响好的产品,我们还要做好包装设计,努力打造优质品牌。
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扶贫培训
自2014年起,兰州交通大学与省妇联、兰州市妇联,合作实施了“陇原巧手”计划,举办培训班5期,受训学员200余人。这些学员中,一些人已经成为染缬技艺的新传播主体,她们以培训班、网上直播、微视频、公众号等传统或现代的方式传播着染缬文化;一些人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居家生产营销染缬生活用品的方式,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还带动周边人群加入生产。
2019年,我们举办了一期“丝绸之路染缬临夏对口扶贫培训班”,定向培训学员40人。今年5月,疫情刚过不久,应甘肃省妇联邀请,我们举办了“漳县妇联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民间工艺品艺人培训班”“全省‘巾帼扶贫车间’骨干(漳县染缬技能)培训班”,受训学员共计100余人,均为当地农村妇女。接下来,我们将建立兰州交通大学驻漳县传统工艺基地,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对村民进行染缬技艺培训,部分培训合格的村民可以就近进入“漳县巾帼扶贫车间”打工或者居家生产,由有关公司组织订单负责销售。这种方式可以吸引不少计划外出务工的妇女,既可以满足她们在家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愿望,又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发展势头好的地区,还可以带动相邻地区脱贫致富。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联合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分别举办保安腰刀和砖雕传承及从业人群培训班,就工艺改良、产品设计、生产提升、市场营销、创意开发方面进行定向培训。
让非遗与市场对接,
带动发展文化扶贫产业
将传统工艺产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继承、创新和转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非遗+扶贫”工作的基础环节。在推进过程中,随着逐步深入,关于产品定位、临夏砖雕地域元素、保安腰刀市场推广等问题,还需深入调研、准确定位、精准投向市场。
一年多来,兰州交通大学虽然在临夏非遗扶贫项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距离项目总体任务目标的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中的资源优势,拓展传统工艺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让非遗与市场对接,带动发展文化扶贫产业,使非遗技艺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让非遗创造出现代价值。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技艺
保安腰刀
砖雕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