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多次强调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提高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做好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本刊拟从第四期起对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以及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等单位就文化和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以期总结和梳理呈现文化和旅游部在扶贫攻坚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编者按
山西省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扶贫的实施路径和有效模式,通过文化惠民扶贫、文旅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扶贫,坚持文旅产业布局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推进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建设提质升级,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共赢,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文化旅游扶贫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胜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指出,不仅要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水平,更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着重突出了“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扶贫已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山西省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扶贫的实施路径和有效模式,通过文化惠民扶贫、文旅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扶贫,坚持文旅产业布局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推进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建设提质升级,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共赢,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文化惠民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实施“百县强基工程”和“万村千乡公益文化建设工程”。一个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成并免费开放,满足了贫困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让贫困群众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流动文化车把优秀的文娱节目送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贫困村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简易戏台、宣传栏、文化器材、广播器材,还能免费看戏。场馆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2019年,山西省文旅部门送戏、送电影、送书籍、送展览、送科技下乡扶贫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出台《山西省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开展乡镇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旅游厕所“五整改三提升”专项整治工作。全年累计完成93个文化馆、90个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任务,建成17, 88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77座,并在百度地图标注厕所3675座,标注率达89.63%;向基层22家公共图书馆、19家文化馆、10家美术馆、15家专业院团集中配送66辆流动文化车、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流动美术车,总价值2250万元;结合“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政府民生实事,探索“免费送戏进景区”活动,全年“免费送戏下乡”16,628场,比去年增长9%;今年4月,启动“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将用5年时间投资近8000万元办好此项民生工程,以便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贫困地区群众。此外,近几年创作演出了《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它的县委书记们》《第一书记》《暖冬》《爱呦》《太阳照在南阳河上》《吕梁护工》等一大批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激励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连续七年每年选派800多名文旅人才到贫困县提供服务,力求培养一支“永远不走”的文旅人才队伍。
流动美术车
社火现场
闻喜花馍参展第十届深圳文博会。
文旅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文化和旅游产业扶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山西省充分发挥文旅产业扶贫生力军作用,实施了一系列帮扶工程和项目,摸索出众多扶贫模式。在广灵县,对扶贫带动作用较强的旅游景区、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民宿、旅游专业人才等给予资金奖励,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旅游项目用地和财政金融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助推乡村脱贫攻坚目标的完成;在河曲县,探索出一条“文化+电商”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宣传展示河曲民歌艺术,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将农民的“米袋子”变成“钱袋子”;在偏关县,鼓励村民入股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发展“文旅+产业”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在岚县,探索“旅游+文化+餐饮+主导产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土豆花与白龙山景区等县域旅游要素深度融合,与面塑、电影、摄影、歌曲、实景剧等文化形式深度融合,集中推广;在吉县,整合域内宣传文化资源,借助国内各种文化平台,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国内优质渠道,通过文旅产业融合丰富产业业态,将苹果、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打造为实现脱贫的主要支撑产业;在晋中、吕梁、忻州、朔州、运城等市,文化产业园区、非遗传习所、各种艺术节、民俗节、文化节、摄影节等已成为当地文化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一地(乡镇、村)一品”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产品走出去等活动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元宵节期间踢鼓秧歌演出
乡村旅游扶贫,加速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山西省把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摆在工作突出位置,不断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积极推广“以旅带农”“兴旅富民”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旅游扶贫路径,探索以长治太行山大峡谷、临汾云丘山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贫困村”扶贫模式,以左权西安村万亩有机莲菜示范园为代表的“农业+旅游”扶贫模式,以及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等扶贫开发模式。在山西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上明确了发展观光休闲型、文物古建型、客栈民宿型、文化遗产型、名人典故型、红色文化型、名吃特产型、生态康养型、农俗体验型、研学科考型十种特色乡村旅游路径。2019年,山西全省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共计2073个,其中已开发贫困村493个,未开发贫困村1580个。特别是太行、吕梁两个连片特困地区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版块布局打造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出台了《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方案(2018~2020)》,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300个左右旅游扶贫示范村,并于2019年开创全国先河,为乡村旅游评星级,确定了全省首批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今年4月,已启动评定首批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第二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联合高德地图上线“山西省旅游扶贫地图”,可实现查看旅游扶贫示范村位置、图片、文字介绍,搜索附近吃、住、行、游、购、厕等全方位旅游信息;2019年10月,正式启用首批长1539公里的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2019年12月,认定全省首批175个“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评定名单;此外,10月还启动了“演艺进旅游扶贫示范村”活动,针对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推出了60余场高质量的旅游演艺节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山西省所有“文旅人”都将站在文旅融合的新起点,继续发挥文旅扶贫励民、惠民、富民、安民作用,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推进文旅扶贫的重要抓手,以文旅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本文作者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