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娄烦是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其中,娄烦县官庄村保留着具有娄烦特色的传统民俗、民间体育和地方饮食。2018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孙占伟到官庄村初上任,便暗下决心要“用文化托起官庄幸福明天”。在对当地基本情况、历史,以及人文环境烂熟于心后,孙占伟积极推动官庄村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文旅融合有关精神,依托生态优势、红色历史,结合距县城近、耕地少的村情,初步探索出一条“开发窑洞住宿、提供地方餐饮、展示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在官庄村的土地上,正在生动书写着一条从“由外而内”的文化帮扶向“由内而外”的文化成长的转变之路。
——编者按
2018年10月10日,孙占伟到山西省娄烦县官庄村报到翌日,即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一张村委会大门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标语图片,并写下“新征程,新奋斗”六个字,自此开始带领官庄村走上了一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用非遗振兴乡村发展的探索之路。
孙占伟
初到任,恶补娄烦县
文化,想用文化托起官庄明天
2018年9月,当文化和旅游部确定选派孙占伟到山西省娄烦县官庄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对官庄村甚至娄烦县的特色文化做足功课,“如何通过文化梳理树立当地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如何培养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当地文化强起来?”孙占伟坦诚,带着这些问题,他希望能寻找到托起官庄幸福明天的文化密码。
为此,孙占伟从娄烦县政府网站上下载了公开的县志资料,熟悉当地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重点掌握区域特色文化。当时,孙占伟便在心底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自己要与当地人一样,或者比当地人更了解娄烦的文化。
官庄村,位于娄烦县城移民东区北侧,1958年因汾河水库建设整村移民至现址,距县政府两公里,属县城的城中村。官庄村人均耕地较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做小生意、打零工等,部分村民因缺技术、缺资金,经济收入较低。脱贫攻坚几年来,在扶贫政策支持和帮扶单位帮助下,贫困人口人均收入逐年增长,打下了稳定脱贫的经济基础。2017年底官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不过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减少相对贫困的工作依然摆在官庄村面前。
官庄村也是非遗“富矿区”。从春节转九曲、二月二点灯灯、清明捏寒燕燕,到腊月初一咬炒炒,以及民俗体育打岗、荡忽悠、碰拐拐和弹拐拐……当官庄村的民俗文化一点点地向孙占伟揭开面纱后,他惊叹,这里的民俗文化真是既丰富又有特色。就拿每年的传统节日来说,孙占伟了解到当地就特别有仪式感。过年时节,腊月二十四便开始打扫锅舍;院子里的天地窑窑主要是过年敬奉诸神;点灯灯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清明动土、掏甜甘草为地方特色;过年转九曲,更是当地村民的一桩文化大事。
来官庄村参加研学的孩子们体验“打岗”
参加娄烦民俗旅游的孩子们体验滚桶箍。
非遗+扶贫培训班合影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孙占伟遍访45户贫困户,准确了解140户非贫困户经济状况,同时还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村民,深入挖掘官庄村的历史文化,对于村里的基本情况、历史,以及人文环境早已烂熟于心。
去年11月,孙占伟受邀在娄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了一场有关娄烦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不少现场听众表示,孙占伟讲了很多他们不了解的娄烦文化和他们没有深入思考的娄烦文化现象。这一刻,孙占伟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实现了初上任时对自我提的要求。
停了20余年的非遗
“转九曲”,又活过来了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孙占伟十分注重对当地文化挖掘和旅游提升工作。
“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旅游工作,首先是要有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孙占伟回忆,刚到村里时,他便经常通过拉家常的方法了解村里的文化。每每问起,村民回复的都是当地话“木拉”(没有的意思)。“倒不是他们在敷衍我。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充斥着‘传统文化几近消失’‘国人忘记了自己回家的路’这样的警醒性论调,对加强文化保护有一定作用,但也给部分群众造成了误解,让他们忽视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记忆中的文化传统。”
从县志了解到官庄非遗项目“转九曲”后,孙占伟三番五次追问一些细节,却在无意间了解到村民们有20多年没有“转九曲”了。当时一位30多岁的村民颇为感慨,小时候参加过村里的“转九曲”,但村里已20多年未开展这项活动,要是再不“转”,估计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传统了。
“转九曲”被称为“九曲黄河阵”。按照传统组织方式确定“转九曲”会首后,会首组织村民用传统五色纸裱糊出人口灯,在“转九曲”当天用本村出产的山药蛋做成灯盏盏,灌上村里产的胡麻油,在九曲场转一转“一帆风顺”,走一走“四季平安”。
传统上,官庄村“转九曲”是和“敬神”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囿于经济条件限制,多年来只是敬神没有“转九曲”。通过对娄烦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村民的走访,孙占伟清楚地知道,“村民们对‘转九曲’的回忆中充满庄重、自豪的情感,这是村里的文化之根。”
2019年春节,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孙占伟带领官庄村恢复了“转九曲”活动。家家户户用了三四天时间,提前制作出了传统的人口灯:一家人团团而坐,你剪纸、我糊胶水,其乐融融。夜幕降临时分,“九曲黄河阵”摆开,500多盏油灯同时点亮,大号唢呐引路,村民们沿着“迷宫”一样的“九曲黄河阵”蜿蜒前行。孙占伟至今还记得当时零下十多度的天气,村民们在九曲场转了两个半小时还意犹未尽,满脸挂着笑容。
与此同时,当年春节期间,官庄村还举办了“小村庄,大年俗”首届娄烦县官庄村非遗过大年活动,开展非遗讲座、产品展销、年俗传承等,营造了“人人参与文化传承、个个都是村庄代言人”的传统文化保护氛围,“此次活动丰富了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孙占伟指出。今年春节期间,官庄村“非遗过大年”更是“升级”为娄烦县委县政府主办的“2020年娄烦县乡村文化旅游节(官庄站)暨娄烦县官庄村‘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考虑到官庄村区位条件优越、木版年画传统基础浓厚,举行文化活动辐射面大、带动性强,在今年的活动中,官庄村便联合娄烦县内各景区、县餐饮协会,以传统木版年画为纲,展示了娄烦的节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发展成就等内容。”孙占伟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娄烦县乡村文化旅游节(官庄站)未能全部如期举行。但是,娄烦官庄的木版画,在春节前张贴到了娄烦的饭店、五保户和官庄村的农户家,娄烦人看到“官庄”两个字,又想起了那正月初十晚上浑厚悠扬的大号及千姿百态、特色浓郁的传统人口灯。来年,疫情过后春暖花开,官庄“转九曲”一定会回来,带领大家“走一走‘四季平安’,转一转‘一帆风顺’。”
非遗+旅游,官庄村立志
成为娄烦文化展示基地
随着“小村庄,大年俗”首届娄烦县官庄村非遗过大年活动的落幕,考虑到娄烦县清明节期间有泼火、荡玉千、掏甜甘草、捏寒燕燕、戴寒拍拍的习俗,孙占伟又打算在此做文章。在与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东方国旅等方面沟通后,三方“一拍即合”,经过前期调研,结合官庄村民俗风情、特色饮食、传统体育,共同开始推进文旅融合工作,确定在清明节后举办山西省“非遗+旅游”研学首班活动。
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能够“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比之传统的展览,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为非遗的展示传播带来多层面的有益作用。“非遗旅游展示可以让游客走进非遗的生态环境中,体验非遗实物背后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更能领会非遗项目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孙占伟指出,与此同时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年轻一代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官庄村的“非遗+旅游”以此为切入口。
2019年4月21日,一辆挂着“娄烦民俗亲子研学首发团”标牌的旅游大巴驶入娄烦县官庄村。几位举着“凤仙家”“赵秀才家”等标牌的村民,一下就吸引住了刚下车的31位太原游客。
“非遗里的春天—娄烦民俗亲子研学首发团”的参与者由15个家庭共31人组成,其中有15名孩子。黄儿、烧馍馍、圪搓搓、磨擦擦、莜面鱼鱼……在村民家品尝了充满当地特色的农家菜后,村民又给大家分发了软软的面团和各色布条,带领孩子们体验捏寒燕燕、做寒拍拍等民俗活动。通过这些民风民俗,孩子们感受到了娄烦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此,“娄烦民俗亲子研学首发团”的孩子们还体验了传统体育项目—打岗,“这是官庄村开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孙占伟介绍。
打岗是太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百姓因陋就简发明的一种全身锻炼的体育活动,有益身心、古朴有趣,也是促进群体团结的集体游戏。但是,打岗一度在村里消失。孙占伟驻村后,把这项非遗项目发掘出来,并想办法让其延续下去。至今,孙占伟仍记得当五十来岁的村支书念着顺口溜为来村旅游孩子示范的那一幕。“一头打二掩眼三顶头四奴肚五圪擦六踢跳七切草八卖蘑菇九尥油十打你个玉石毛猴猴”,随着顺口溜,孩子们也饶有兴致地练了起来,并将这种技艺深深地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与此同时,在“非遗+扶贫”的探索之路上,孙占伟还积极推动官庄村剪纸、版画培训和文创产品开发项目。木版年画是我国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就有13省的19种木版年画。2019年起,官庄村在传统剪纸基础上,开展了剪纸+木版画非遗传承发展培训项目,举办版画雕刻、修版、印刷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60人次。娄烦官庄木版画是将娄烦剪纸的代表图案,以雕刻的形式,固定在画版上,通过油印,成为了一张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很快,娄烦官庄木版画走进了潍坊2020年画传承发展大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山西省文博会等活动……村民也陆续收到版画雕刻的劳动收入,据孙占伟介绍,雕刻技术最高的村民收入能达3000多元。
官庄村恢复转九曲场景
查看官庄村农户制作的人口灯。
参加娄烦民俗旅游的孩子们体验捏寒燕燕。
孙占伟(左)拜访娄烦县文化名人张贵桃。
如今,经一年半的探索和实践后,孙占伟和村民们对于“非遗+扶贫”“非遗+旅游”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尝试。除了创新实践模式、广泛搭建平台,让传统手艺与村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外,孙占伟明白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青少年对非遗的传承必不可少。
2020年4月,为应对疫情影响,开展官庄村村史梳理挖掘和村情教育,官庄村展开了“书写佳话轶事良俗 传承官庄文明乡风”官庄村2020年青少年征文活动。孙占伟指出,此次活动鼓励官庄村在校青少年根据相关主题查阅相关资料或采访家长及本村村民等,然后在家长辅导下撰写文章,主题主要围绕官庄村民间习俗、名人轶事、传说故事歌谣、脱贫攻坚等故事。“此次征文活动既对官庄村青少年进行了爱国爱家教育,又能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本村非遗、爱上非遗,真正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孙占伟称,目前全村已有20位小学三年级以上在校生参与活动。
青少年是非遗传承的未来,官庄村的未来也在这诸多探索中日渐清晰: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建设的官庄村文化中心将于今年建成;官庄村将落实旅游开发带全局的导向,以剪纸+版画+旅游,将吃农家饭、体验特色民俗、购买版画文创产品融为一体。同时,挖掘“古国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与兄弟村庄联动开展特色版画雕刻,形成地方特色版画产品线,“未来,官庄村将成为娄烦文化展示基地、旅游导引地。”孙占伟对此充满了信心与憧憬。
孙占伟,南开大学历史学和法学双学士,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起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工作,先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保护处、规划处、传播处工作。2018年10月起,受文化和旅游部派遣在山西省娄烦县官庄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