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昭平县作为国定贫困县,累计接待游客936.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18%,旅游总收入达120.23亿元,全县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超过5300人,文旅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能力迅速提升。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整合自治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着力提升昭平县以及六个定点帮扶村旅游景区带富能力和文化扶贫扶志能力,延长旅游产业链,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定点帮扶的六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954户4327人脱贫销号,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九万元,其中马圣村、北莱村、白山村达到15万元以上。
文化惠民扶贫扶志
“治贫”必先“治愚”,扶贫扶智扶志。2019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为昭平县统筹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支持建设昭平县文化馆、昭平县全民健身中心、黄姚镇文广站以及九个村级服务中心等项目,在昭平县152个行政村建设、完善戏台、农家书屋、篮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落实非遗专项资金25万元、博物馆专项经费22万元、文物维修保护经费50万元,用于挖掘传承民俗、民歌、民族服饰,建设村史馆,保护古建筑、古民居等文化遗产。在昭平镇马圣村、黄姚镇阳朔村、白山村和凤立村里,极具乡土气息的村史馆成为村里年轻人乡愁文化教育的第一步,让当地独特、共有的乡愁记忆得到传承,内化为精神力量,激励着村民们奋发向上。
2020年1月上旬,昭平镇马圣村里总有优美的乐声响起,自治区组织的文化扶贫下乡巡演等活动轮番上演,带来广西各地的扶贫故事,在欢笑声中启发智慧、温暖心灵。“一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响起,田间地头的村民们就伴着乐声来到村里的戏台,观看节目特别认真。”马圣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青南说。村里总会抓住时机开展普法宣传、扶贫政策宣传等活动,务必让大家满载精神和技能归家。
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昭平县将“扶志”和“扶智”有效结合,通过图书捐赠、科普展示、送戏下乡、绘画培训、送春联、农村晚会等文化形式,从精神、文化层面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脱贫致富信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昭平县组织举办2019年全区农村党员文化致富和乡村旅游经营专题送教上门培训班。
2020年1月12日,在昭平县马圣村,“克难攻坚·决胜小康”2020年文化扶贫下乡巡回演出活动昭平县专场举行。(摄影:左德强)
2019年壮族“三月三”期间,黄姚古镇带龙桥上游人如织。(摄影:左德强 )
广西戏剧院将“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系列六场文化惠民演出送到黄姚镇六个贫困村,为村民们表演戏曲绝活、戏曲片断、舞蹈、魔术等精彩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广西非遗中心直接把荣获原国家文化部群星奖的《扁担舞》等最优秀的节目带到贫困村进行非遗文化艺术培训,所培养的农村表演队、山歌队和唢呐队,还受邀参与了2019年广东肇庆旅游巡游表演、壮族“三月三”表演等活动;广西博物馆联合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融合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扶贫惠民发展路子,连续两年在凤立村桂绣坊举行“桂绣新品培训班”,培育30多名绣娘,为凤立村居家妇女就地就业创业提供了保障,织出的绣品还成为广西与香港妇联交流时赠送给香港同胞的礼品。
2018年7月29日,在黄姚镇凤立村桂绣坊,广西刺绣类民间高级工艺师现场教授桂绣技艺。
2019年黄姚镇凤立村“三月三”壮族传统文化节活动现场
茶旅融合中的旅游
扶贫新路
昭平县马圣村茶山旁,昭平县县长邓少华变身“带货达人”,通过网络直播推介马圣村里的有机茶,镜头里优美的茶园风光、鲜活的土特产品让观众直呼过瘾,茶旅融合让产业复苏的动力更为强劲。
昭平县马圣村是旅游扶贫示范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贫困户116户,贫困人口451人。近年来,昭平县马圣村依托青山绿水,培育出优质有机茶,通过整合有机茶园风光、茶叶加工设施和茶文化建设等具有旅游潜质的元素,积极创新探索,带领当地村民走出一条新的脱贫致富之路。2015年开始,昭平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故乡茶博园景区进行扶持,打造成3A级景区。截至目前,马圣村吸引本村及附近乡村1000多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昭平县马圣村故乡茶博园的厨房里,村民潘金凤采茶归来。她采的茶青不只是为了炒茶,最主要是制作故乡茶博园的特色茶餐。从油茶、糍粑、茶糕等小吃到茶香鸡、茶香鱼等“硬菜”,茶博园的大厨信手拈来,吸引游客络绎不绝。潘金凤到景区上班每月稳定收入2000多元,加上基地采茶、自家茶园产出,每月收入近4000元。
2月27日,马圣有机茶基地,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春茶。(摄影:玉桂贤)
拼得出创新,也要寻到源、守住根。2019年5月24日,马圣村村史馆成立。该馆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资将村民闲置老房屋改造而成,从历史渊源、民族风情、脱贫致富等方面展示马圣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马圣村乡风村貌的巨大变化和马圣人勤劳向上的精神在村史馆里得以呈现。留住乡愁,砥砺前行,为乡村旅游发展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村史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派驻昭平县马圣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谭华炜还带着村民们重修马圣庙,在村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发展番石榴、乌鸡养殖等特色农产品产业,争取多方力量,着力解决贫困村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支持乡村旅游稳步发展。
2016年,马圣村实现整村脱贫;截至2019年底,该村共有215户940人摘帽,茶旅融合带领脱贫攻坚的路子越走越宽。
千年古镇里的旅游
扶贫引力
黄姚镇位于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镇里知名的黄姚古镇历经千年,风华依旧。一处处亭台楼阁、一座座特色小桥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黄姚古镇的青山绿水中,美不胜收。黄姚镇已成为广西旅游特色小镇中一张亮眼的名片,荣获央视“魅力中国城”栏目组颁发的2018年度“魅力小镇”称号,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和自治区级休闲旅游度假区。随着投资上亿元的黄姚东西两面牌楼新街立面改造项目竣工落成,黄姚东街、“梦里黄姚”文化创意城、黄姚龙门街、演义黄姚明星城等系列文旅综合体项目相继投入使用,黄姚古镇景区如拂去尘埃的明珠,日益璀璨夺目。
古镇景区“火”起来了,但游客来到黄姚镇就只在景区里转转,怎么样才能留住游客、带动周边村落发展呢?旅游部门进行新一轮的尝试。
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贺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共建黄姚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框架协议,全面推进与昭平共建5A级旅游景区、加强文艺创作、发展乡村旅游、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等重点工作,激活黄姚镇各村发展乡村旅游,以示范区为点,逐步辐射带动全县创建全域旅游。
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昭平县深入挖掘黄姚古镇周边村落资源禀赋,开发旅游产品、农特产品,增强黄姚古镇的旅游扶贫引力,打造“杨村—界塘—岩头—阳朔”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发展。杨村,杨村屯2019年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广西乡村风貌提升精品示范型村庄,计划总投资460万元,进行乡村风貌改造等系列提升工程,设计独特的鱼鳞坝引导小河流水,打造层层叠叠的“瀑布”景观,两岸桃红柳绿,吸进游客纷至沓来;北莱村,“农家乐+旅游产业带”逐步成型,引进企业投资9000万元建设现代农事体验区项目,投资5000万元进行古村落保护开发;白山村,老房子墙上的新壁画引来游客围观,溶洞里的酒窖捧出一樽樽香醇的美酒,走进特色农家乐与书画美食为友,偷得浮生半日闲;黄姚豆豉、特色果酒等特色旅游消费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旅游产品链条延伸扩展。
新尝试带来新收获,黄姚镇党委书记黄健雄说:“2015年黄姚镇的游客数是30多万,2019年达到122.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385.95万元。截至目前,黄姚镇已脱贫2987户14,095人,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2019年,昭平县作为国定贫困县,累计接待游客936.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18%,旅游总收入达120.23亿元,全县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超过5300人,文旅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能力迅速提升。
黄姚镇白山村洞藏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