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
就在准备写这篇短文时,中国中央电视台报告了一个让人为之振奋的消息,随着45位病人康复出院后,武昌方舱医院于今天(3月10日)正式宣布休舱。为此总共14家方舱医院,也就此宣告全部正式休舱,消毒过后就会还给有关单位。方舱医院是今年2月初,正当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高峰时,为了弥补医院床位的严重不足,为了收治更多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和轻症者而建立的。新闻主持人以深情口吻说的方舱医院,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从建设到使用,再加上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医护措施,方舱医院成了决胜战“疫”的“生命方舟”。从2月5日开始收治首批轻症患者到今天,在武汉方舱医院运行的35天中,7000多名患者康复出院。在这里,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换上厚厚的防护服,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打针吃药体贴入微,医护人员和患者成为“一家人”。从2月3日起,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及全国各方救援力量连夜行动,29个省、区、市紧急调集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3支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驰援武汉,将武汉市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经过争分夺秒的改建,在短短10多天里,武汉14家方舱医院共开放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多名。
我相信世界上很难找到具有如此高效率的其他国家了。用了短短的10天就建了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医院。每次在电视画面上,看到那些与时间赛跑、累极了瘫在地上睡觉的工作人员时,我有一种泫然欲涕的感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还有,在方舱医院里,看到医护人员带着病人跳起健身操、广场舞,为的是让这些被隔离者舒展一下身心、更快地康复;另外还有图书角、摄影展、记录方舱生活的漫画、暖心的留言墙,这一切都在传递着一种无形的乐观、坚强的战疫信心,更窝心的是,医护人员还暗中策划了一个非常温馨的活动,就是为同月生日的病人庆祝生日,让病人大感意外与感动。
为了对抗这一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医护人员,本地的、外地支援的医生和护士,都坚守岗位,站在抗疫的最前线。据说,直到目前为止,为这次冠状病毒牺牲的一线医护人员共有三十多位,除了大事报道的李文亮眼科医生外,现在我要提的是一位在移植器官领域颇负盛名的林正斌教授,他是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教授,2月10日,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2岁。
1983年,林正斌医生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器官移植专业30余年。特别是在肾移植术及术后治疗,慢性移植肾病的治疗,肾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之所以特别提及这位牺牲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因看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很短,看后让我的情绪久久无法平息。视频是拍摄钟南山院士到病房探视这位医学教授的情景,钟院士弯下腰,关心地问起他的状况。不忘诚挚地安慰他。就在院士临走时,只见这位医术杰出的医生,声音沙哑而含糊,艰难地吐出三个字:救救我!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一串串地沿着面颊流了下来。
行医多年,救人无数,作为医护人员,他责无旁贷地选择站在最前线而不幸被感染。尽管自己的医术多么高明,在这关键时刻,他却救不了自己,无助地倒下了。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对林教授本身而言,也许他已尽了应尽的医生和社会责任,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但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失去了这么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是他本人的遗憾,也是医学界的损失。
对这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大爱的医护人员的奉献,才换来今天疫情的转折,所以让我们铭记下面这两段话(无论是谁说的)!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付出,为他们在人心里筑起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