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华文化讲堂”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以“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道路与‘一带一路’”为题,全面讲述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富强之路,牛津大学的学者、学生及留学生等150 余人参加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欧洲时报》等媒体派记者出席讲堂活动。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作者、牛津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拉纳·米特(Rana Mitter),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作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之邀、作为对话嘉宾出席讲座。
热门的话题、新颖的角度以及中英学者同台的安排,引发了牛津师生等当地听众的热烈响应。主办方在网上发布讯息后不到一周内,120张票被预定一空,不得不增加临时座位。
讲座由牛津国际出版中心主任安格斯·菲利普斯(Angus Phillips)主持,按主旨讲述、嘉宾对话、互动问答三部分展开。张维为一直致力于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中国发展模式、中外政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在本次讲座中,张维为就“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道路与‘一带一路’”这个题目娓娓道来,用数据和实例阐释中国的发展道路。他指出,从1978年至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到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领域的突破,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进行。拥有人口、领土、历史传统和文化等“四个超级”的中国,成功的将不同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人们联合在一起,成为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一个整体。
谈及中国的飞速发展的秘密,张维为表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发展模型。他强调,成熟的政党制度,以民为本,协商民主等制度共同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此外,张维为还在讲座中分享了“一带一路”的分布和线路。他在采访时对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延续,将中国的发展之道分享给世界,是中国发展的新突破点。
在嘉宾对话环节,张维为同英国的两位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就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拉纳·米特主修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学,被誉为继费正清、史景迁之后的新生代中国问题著名学者。米特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就在逐步推进。米特希望,未来在区域安全、气候变化等方面,中国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马丁·雅克表示,中国的发展进步既离不开改革,也离不开创新,不仅是科技发展方面的创新,还有国家政策的创新。如今中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西方国家应思考如何向中国学习。对话环节结束后,三位教授还解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有些观众只能席地而坐,台上台下互动热烈。牛津的学子们表示,这次讲座使他们对中国在70年内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有了更清晰、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15日,“中华文化讲堂”在剑桥大学举行。讲座由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终身教授、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学科主席、剑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英国知名中国专家彼得.诺兰主持。张维为以“了解现代中国: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为题,在近一个小时的讲座中,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取得的成就谈起,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经验,分析了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优势及其为中英关系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张维为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分别论述了中国的制度创新。他指出,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学会接纳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制度与环境,同时摒弃不利因素,这是中国走出成功道路的原因,“中国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
演讲结束后,张维为还解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15日的活动吸引了剑桥当地学者学生、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及英国各界友好人士等约150人前来参加。
此次“中华文化讲堂”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发起,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合作举办,驻英国使馆文化处、伦敦旅游办事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部门联手给予大力支持。
张维为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春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被《光明日报》评为2016年中国智库十大人物。他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国内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担任多位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他用中英文发表过大量关于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制度、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书籍文章,其中就包括最畅销、屡获殊荣的“思考中国三部曲”——《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其中《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销量过百万;张维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网络视频点击量数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他在上海东方卫视开设了国内首档思想型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播出后也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