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一个叫容韵琳的澳门女孩将这首《七子之歌》唱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20年后的今天,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了20周岁的“生日”。20年时光荏苒,背靠着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濠江莲花”正在璀璨绽放。
12月16日,民众在澳门大三巴牌坊欣赏澳门光影节的光雕表演。近日,“2019澳门光影节”活动举行,内容包括光雕表演、灯饰装置和互动游戏等,令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澳门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20年经济民生快速发展
回归前澳门经济凋敝,曾连续4年负增长。回归后的20年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伴随内地经济迅速发展,澳门经济也取得令人瞩目成果。
数据显示,澳门GDP从回归之初的519亿元(澳门元,下同)增至2018年的4447亿元;2018年底,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056亿元,外汇储备为1636亿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93倍和6.2倍;人均GDP由12万元升至67万元,位列世界前茅。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澳门民生不断改善。2018年,特区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开支达180.5亿元。失业率由特区成立初期的6.4%回落至2%以下;总体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由5000元上升至2018年的16000元;居民人均寿命达83.7岁,居世界第三位。
自2007/2008学年起,特区政府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自2008年开始,实行现金分享计划,在2019年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决定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10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6000元。
此外,特区政府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实行以“社屋为主、经屋为辅”的公共房屋政策,逐步落实公屋计划,特区成立至今落成入伙公共房屋逾24000户。
同时,澳门打破澳彩业一业独大态势,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化脚步。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旅游业,在内地开放个人游加码下,2018年访澳旅客高达3580万人次。
澳门会展业发展迅猛,产值从2002年不到5000万元迅速发展为2018年的38.4亿元。文创产业方面,特区政府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补助和支持措施,扶持及培养人才。2018年,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额达26亿元,按年增加 9.7%。
12月18日,民众参观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
“小小一朵莲花,背靠着伟大的胸膛,浮沉顺逆分享分担;住在同一个家,牵着彼此并肩开创,互相守望朝着同一方向……”诚如《莲成一家》所唱,回归后澳门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
2009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将珠海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横琴开始发挥澳门腹地作用。10年后,在横琴的澳门企业超1900家,投资总额超过85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超2700亿人民币,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64%。
随着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将进入横琴生活、学习、工作,目前已有300多名澳门居民在珠海购买了医保。按照规划,横琴将为1万户澳门普通居民提供住房供应。今年,港澳导游也获批可在横琴执业。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年多来,大桥日均客流量达6.69万人次,成为澳门居民来往香港、内地重要通道。
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澳门被纳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澳门青年赴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的意愿明显增强,4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有兴趣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升学,就业和创业的意愿更提升到43.3%。
近年来,内地陆续有95所知名高校对澳门高中毕业生开放保送生名额,越来越多澳门高中毕业生把内地作为升学首选。
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
20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持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澳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近日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有幸把自身发展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回归20年来,澳门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成功的关键是特区严格按照宪法、基本法办事,‘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在澳门有效落实。”这是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对澳门回归20年的概括性总结。
20年的和谐稳定,20年的快速增长、20年的民生改善……澳门特别行政区走过的这20年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正如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所言,澳门回归后的重大实践经验是社会各界高度认同“一国两制”,一致认为要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在澳门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