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2019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结业典礼在西安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朱琦,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任宗哲,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磊等嘉宾以及相关研修单位代表和来自26个国家的33位青年汉学家出席了结业典礼。
合影留念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朱琦在结业致辞中表示,本届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研修内容丰富,凸显文化脉络。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心态汇聚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先秦的诸子论策、百家争鸣,汉唐的雄才伟略、盛世辉煌,为三秦大地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通过团结一心、砥砺拼搏的奋斗历程,西安成为当今“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又迈出关键步伐,逐步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使学员们深刻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近年来所实现的历史性蜕变。他还指出,今年的研修计划充分体现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趋势以及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国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成长于多样文明背景、研究方向涵盖诸多领域的青年汉学家们来华研修,本身就是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的体现。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举办青汉班,不仅是为了展示真实的中国,也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让中国更加了解汉学家们的国家和文化,增进彼此的了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他希望汉学家们回国以后,持续提升汉语水平,继续保持与中方指导老师之间的联系,成为中国与世界彼此了解的重要桥梁,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彼此了解。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朱琦副局长致辞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任宗哲在讲话中表示,不同的文化要在“异”中求“同”,在“同”中存“异”,希望青年汉学家们继续发挥他们在中国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关注中国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外友好合作和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指出,结业并不意味着结束,在这样一个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中国的时代,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任宗哲厅长致辞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磊指出,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不仅为关注中国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也为陕西师范大学搭建了一座与他们所在的机构互相交流学习的桥梁。学校将继续跟进通过此次研修发掘碰撞出的学术新方向和灵感,保持与相关学者及其所在机构的密切联系,借助研修计划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助推陕西师范大学在汉学研修领域走向新高度,力争打造出陕西国际汉学研究的新品牌,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李磊副校长致辞
研修单位代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苏仲乐教授表示,此次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活动意义重大,虽然研修行程只有短短二十多天,但收获的知识和友谊却弥足珍贵。研修计划作为一次良好的学习交流机遇,让汉学家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他们从异域视角提出的中国相关问题,也有助于我们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苏仲乐教授代表研修单位致辞
来自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罗杰里奥先生、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的苏珊娜女士、印度学者白婉娜女士、尼日利亚学者奥克先生以及阿根廷学者贡萨洛先生作为青年汉学家代表分别畅谈了学习体会和研修感受。他们表示此次研修计划安排全面、活动充实,让他们拓宽了眼界,得以深入了解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为今后的中国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丰富多样的实践考察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省所取得的突出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发展的真实面貌。此外,他们也收获了不少研究方向相近的中外学者朋友,回国后将继续保持联系,利用研修计划所搭建的平台,拓宽自身学术研究层面,争取开展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其中,白婉娜便指出,她的中国之旅始于2010年学习中文之时,学习语言的过程让她更加了解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等,此次为期二十多天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让我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见面、分享想法,这种感觉特别棒。我相信交流思想能让人变得更开明,更有创造力。”
墨西哥学者罗杰里奥
荷兰学者苏珊娜
印度学者白婉娜
尼日利亚学者奥克
阿根廷学者贡萨洛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创建于2014年,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为各国汉学领域的青年人才创造与中国本土优秀学术、文化、教育、旅游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和学者开展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通过他们推动各国学术机构与相应的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共同推进汉学研究的发展。
观看2019“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活动视频
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青年汉学家表演配乐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