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娜
我从2002年开始在中国学习,也就是当我进入车里亚宾斯克州立大学的欧亚与东方学院之后,这16年的时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讲述。
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远距离中国研究阶段。我积累了基本的中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历史、文化、政治体系、经济,阅读了俄罗斯汉学家写的许多关于中国的研究期刊。在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我在2006年的秋天第一次来到了中国。
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我在沈阳师范大学学习了中文,也是从那一次开始,我开始“面对面”地了解中国了。第一印象是最丰富多彩的并且会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我至今仍记得我在沈阳师范大学的老师们,他们竭尽所能教授给我们尽可能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颇丰。我的中国朋友们,那些沈阳师范大学的学生,同样令我记忆深刻,他们帮助我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并且适应了这个国家的生活。在寒暑假的时候我曾三次到访北京。显而易见,旅行是练习外语和提升语言技巧的最佳途径。
2007年的8月,我回到了俄罗斯。年底,我决定投身科研。在2008年的春天,我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接受培训并且在秋天进入该研究所成为了一名研究生,我的专业是“中国经济”,这是我作为一名汉学家和一名学者的专业生涯的开始。
在2010年,我作为短期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度过了两周时间,那一次我为我的“海外华侨在华业务(1979—2010)”博士研究收集了材料并且参加了一些关于这个研究课题的商讨会。毫不夸张地说,在北京大学的访问经历让我有机会能够写出之后完美的博士论文。
在2012年顺利通过博士答辩之后,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青年经济问题国际研讨会的参与者再一次访问中国。这次研讨会提供了一次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全新看法的绝佳机会。除了参加讲座和研讨会,所有的成员们还都参加了田野调查,比如参观了北京和重庆的村庄、工厂、科技园和企业孵化园。在我回到莫斯科之后,我利用在会议期间收集到的材料发表了两篇论文。
在2016年9月我参加了上海的青年汉学家访问项目,这是一次更深入地了解上海文化和经济的好机会,也可以见到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对于中国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新朋友们。
在2018年的7月我有机会参加北京举办的青年汉学家访问项目,通过那次经历我得到了更多用于研究归国专家们和他们在北京的商业活动的材料。项目经理人组织的田野调查也让我收获颇丰。对于我来说,青年汉学家交流项目是一个帮助研究中国的年轻学者学习更多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别项目,让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并有机会与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青年同僚们合作。
总而言之我想说,尽管遇到了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后都会有的困难,我所有访问中国的经历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次访问中国,都会令我耳目一新并引领我走上专业发展的新阶段,而这一次次的经历也成为了我专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