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晴
让我谈中国,对我来说不是讲历史,中国和我的人生故事密不可分,我周围的环境、我的学习生涯以及我的职业都与中国息息相关。简而言之,与中国合作,在中国工作,一直是我人生的既定事实。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学习中文是我过去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现在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也将延续到未来。说实话,我已经无法想象我对中国的热情会有消失的一天。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讲一下我对这个国家、对中国人民甚至中华文化、中国的儒释道,以及谈谈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和未来,在中国工作的期待。
我从小移居国外,第一次到东亚是4岁,当时随着家人搬到香港,香港对我的冲击很大。在街道上闻到的气味,收到的贺礼,都让我深深着迷。总而言之,我对这个城市的语言和环境感觉敬畏,一个字都听不懂,带来的挑战没有吓倒我,反而激起我的兴趣。香港中心的霓虹街道,琳琅满目的中文广告牌,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子来说,文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了让朋友和家人觉得我比较厉害,我常常在学会几句普通话和广东话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周末逛逛超市或者去茶厅买奶茶的时候露一手,所以在那时候我就对中文上瘾了。那时候我厚着脸皮用普通话强行跟人家对话,让我结识了一些新的中国朋友,得到了一些温暖的回应,让我觉得学中文是很嗨的事情。我当时的想法是语言特别是中文,将是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我发誓要尽快学习中文。
后来我搬到新加坡,虽然新加坡离中国并不近,但是当地的学生7岁就开始学习普通话,因此我也有机会继续学习普通话。
2004年,我申请到了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业,这个专业对我有无限的吸引力,我用4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习中文,包括文言文、中国古典文化,其中有一年是到北大学习中文。我还听说詹姆斯也是中国研究专业的学生,这让我更加激动了。在牛津大学的4年里,我每天泡图书馆,不断学习,加深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包括语言学、文学。后来到了北京大学,每天从上午上课,下午闲暇时间参观各种名胜古迹。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坐火车,从新疆到北京旅行,总共历时3个星期,横穿甘肃和内蒙古,沿路听到跟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
2004年我开始创业,我要缩短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距离。我的目标就是要帮助英国的企业,不管它是酒店、还是奢侈品牌在中国建立业务。我也希望中国家庭能到英国欧洲旅游,为他们提供指导,这是我最理想的工作。我建立了一个团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伦敦,我和许多非常热情的、非常聪明的、有才华的中国年轻人一起工作,他们每天都给我很多启发,让我能够真诚地拓展我的业务。我们要不停地跟踪最新的科技、最新的平台和最新的消费者行为,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与中国经济巨人合作的时候,随着中国的经济责任和变化,消费者的不断变化和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尽管我们的预算和资源都十分有限。我们每天都在埋头寻找我们新的工作方式,调整我们的产品,满足新的口味和新的趋势和行为。
中国的变化速度很快,但是我对中国的热情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我能够帮助想要在中国建立英国品牌的企业,对中国、对全球力量的真正热情和深刻的理解,这是我对他们最大的贡献。
所以我期待能够加深对中国特别是对杭州这个地方的认识,让我的中国故事有深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