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工作生活了13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遗迹,它凝结了我们党的光荣历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延安人,我们要保护好每一处革命文物,讲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把它的作用发挥好。”93岁的八路军老战士梁克兴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说。
6月8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文物局、延安市政府承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以下简称“主场城市活动”)在陕西延安举行。主场城市活动紧扣“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各项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三秦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底蕴,广泛传播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激发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
从北大红楼到嘉兴红船,从军旗升起的南昌到红旗飘扬的井冈山,从于都的浮桥到延安的宝塔,从巍巍太行西柏坡再到庄严雄伟天安门城楼……革命文物灿若星辰,遍布中华大地。为激发民众亲历革命文物,见证革命先辈历史足迹的兴趣和热情,国家文物局策划推出了“踏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微信小程序,并在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正式启动上线。
“红色足迹”微信小程序整合权威翔实的革命文物地理信息数据和属性描述信息数据,采用“微信小程序+H5技术”,通过扫描二维码和分享链接的参与形式,面向社会公众首次以地图方式直观展现重要革命文物专题图层,并提供标记打卡等互动功能。“公众能够通过小程序了解革命文物的基本信息,看到大家去过最多和最想去的热点革命文物打卡数据排行榜,查找、标记、导航到重要革命文物和纪念馆,上传自己的独家记忆,分享自己去过的革命文物地图。小程序可以成为每个参与者独有的便携式革命文物手账本、数据库。”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6月8日,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暨革命文艺家馆向公众开放。近年来,延安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投入7.5亿元用于鲁艺旧址周边征收安置工作,2.7亿元用于旧址保护维修。2014年至今,延安先后动迁1755户近万人,征收面积约8.7万平方米。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研究,并建成沙可夫、茅盾、丁玲、冼星海等20位革命文艺家的个体馆。此外,相关部门还加强文物资料征集,组织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征集文物资料18217件,并对重要文物进行修复。
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鲁艺文化园区文物工作者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警营、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与20多所学校合作开展“鲁艺故事进校园、校园课堂进鲁艺”品牌社教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中,文化遗产公开课是专门面向青少年的知识服务项目。6月8日,在延安电视台,400多名来自延安大学和全国多所高校的青年人,一起听了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讲述的红色遗产公开课。围绕“从延安出发”主题,公开课以革命文物为线索,讲述了革命文物背后的奋斗精神,以及党中央在延安13年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荣历程。
“革命文物不仅活在过去,当下的青年人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而且革命文物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正为脱贫攻坚、反哺老区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成为老区发展的文化引擎。”顾玉才说。
主场城市活动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同样丰富多彩。6月7日,“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幕。展览聚焦“红色记忆”,集中展现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风采,特别是分布于延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2019年我国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文化遗址列为展示内容。
“2019年华为·神州杯文化遗产主题儿童及青少年画展”同时开幕。画展围绕延安精神、延安故事、博物馆见闻、古迹遗址及传统文化等主题,甄选600余幅优秀美术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儿童、青少年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展示新时代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理解和创造性表达,从孩子们眼中看世界,为观众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加新奇的视角和灵感,有助于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和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画展主办方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