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时任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为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宣告中国政府在东南亚首个中国文化中心在曼谷落地。沐浴着党的十八大春风,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业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对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编者按
2017年11月,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了庆祝中心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活动筹备期间,中心精心设计并印制了纪念特刊、纪念品,举办了主题为“不忘初心 续写新篇”纪实图片展、制作并播映了五周年专题宣传片。活动期间中心成功举办了8场演出,包括:苏州青少年爱乐乐团2场,广东南方歌舞团2场,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由青岛市歌舞剧院承办的现代民族音乐会“绽放”4场。20余家中泰媒体在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发布了对系列活动的报道。
中国驻泰国大使吕健、泰国副总理威萨努和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以及泰国各相关政府部门、社团负责人、中泰媒体嘉宾和泰国高校、中小学校领导,以及当地民众参加了活动。
吕健大使在五周年庆祝晚会致辞中指出,五年来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600余场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泰文化交流合作,这是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成绩,是中泰两国各界朋友共同努力结出的硕果,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缩影。希望中国文化中心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泰国副总理威萨努表示,中国文化深厚久远,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中国文化中心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给泰国民众,作为脚和大地成为两国友谊和共同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说,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历史;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召开也是一种文化,展现了管理国家的艺术。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表示,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五年的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写照。
中泰一家亲,润物细无声
五年来,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演出、展览、教学培训、研讨会、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活动600余场次,最大程度地介绍和传播了中国文化,当地民众参与人次超过311万。同时,中心运营着高效的微信公众平台、Facebook、Line以及中心网站、“上海之窗”电子图书馆等对外宣传窗口。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稳定的师资队伍、数量较充足的雇员和实习生队伍,以及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开拓出稳定的资源渠道、合作关系,并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摸索出比较适应泰国国情的工作机制。
如今的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正逐渐成为泰国社会各界人士寻找、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首选之地。
赢得泰国王室、政要的支持。中泰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似、人民相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王室在泰国具有至高地位,享有极高威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诗琳通公主曾留学中国,对中国感情深厚,曾御驾亲临中心参加活动、题写牌匾等;朱拉篷公主则在古筝演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多次举办“中泰一家亲”音乐会。诗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泰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影响极大。与此同时,泰国枢密院大臣、多位现任及前任副总理、部长等政要、政府机构、社团、企业、媒体等给予中心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频繁参加中心举办的活动,为中心形成今天的工作局面和良好势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聚人气、做好社团工作。泰国华人社会聚集了一大批泰国社会精英,他们接触面广、号召力强,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感情,也有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华人华侨以及泰国民众来中心参加活动逐渐多起来。民众基础是文化活动得以扎根当地、持久开展的关键。为泰国民众服务、提高民众参与度,一直为中心不懈努力的方向。结合泰国民众爱动手等习惯,中心适当增加了演出活动、文化体验、手工(剪纸、拓片、刺绣、制香、串珠等)等内容。在教学和培训中,通过有形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文化播洒到泰国人民心中。春节期间,中心引入庙会活动,在唐人街、购物中心、公园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展示中国民俗文化,舞狮子、显功夫、亮美食、耍绝技、秀歌舞、树形象、展风貌,让民众乐在其中,潜移默化中对中国文化及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有了感性认识。
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心主要形成了中国电影节、地方文化年、文化进校园、文化进企业、春节庙会、传统文化体验等比较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其中,中国电影节在泰国已成功举办12届,与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联合举办。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以及国内其他团体也参与进来,共同介绍中国电影及其发展现状。2016年,中心喜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奖”。
文化进校园,除了曼谷市的一些高校或中小学外,中心还远赴泰国北部清莱府等首都以外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文化进企业,包含演出和展览,已在罗勇工业园区成功举办两次。园区里汇集100多家中国企业,也有其他国家的企业,使国际企业员工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民众以及国际学校的学生,他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兴趣。有时,中心也把文化体验送到“家门口”,为他们提供便利。
建章立制,确保中心运营规范化。几年来,中心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基本杜绝了管理漏洞,保证了中心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借力公众人物,扩大文化影响
借力皇室成员诗琳通公主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中泰文化交流,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2016年初,诗琳通公主中文译著《哪一种爱不疼》(原著川妮)即将出版。这是一次难得的深度开展文化传播交流的良机。
中心积极争取新译作发布会主办方和主场地,经多方协商,最终决定由中心与南美书店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发布会。接着,中心以新书发布会为主线,配合多个项目,举办了“中国当代婚姻家族现状的认识与了解”研讨会,宁波博物馆提供的“十里红妆”图片展;在泰国“第44届泰国图书节暨第14届曼谷国际图书周”活动上展出了“时尚中国”图片展。同时,在新书发布会上还展示了诗琳通公主的译著《蝴蝶》(原著王蒙)、《她的城》(原著池莉)、《行云流水》(原著方方)、《小鲍庄》(原著王安忆)、《永远有多远》(原著铁凝)等诸多文学作品。
在中心的精心安排下,诗琳通公主在诗丽吉会展中心观看了中心举办的图片展,并亲切接见了《哪一种爱不疼》原著作者川妮。这一系列的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了合作方继续合作的美好愿景;加深了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尤其是中国婚姻现状和当代家庭情况;扩大了文化的影响,泰国主要媒体《泰叻报》《民意报》《每日新闻》《今日焦点》《新闻时报》《前沿》《科学杂志》以及泰国电视九台、教育广播电台、泰国国家广播电台等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让中心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不忘初心,续写新篇
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心将继续努力为中泰两国文化外交作出新的贡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期文化交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将在既有良好工作局面的基础上,针对泰国人民的文化需求,结合中泰关系实际,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文化交流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把中华文化包容多元、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以及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展示给泰国民众。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统领,是提高政治意识和执行能力、统一思想和行动的法宝。通过有效的党建工作,及时传达好党的声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和权威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加强纪律建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更好。
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一是利用中心已有传播平台,如微信公众号、Facebook、Line、中心网站等进行中泰双语宣传。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中心活动视频、图片进行编辑和上网,加强传播能力,扩大受众范围。此外,不仅要宣传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还要立足宣传“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下的中国重大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化新闻等,向泰国社会呈现立体而真实的中国。二是借助中国文化网平台,对内对外宣传中心,引导国内文化资源向泰国流动。三是利用泰国本土新闻及宣传资源,向泰华社会、泰国各界宣传中国文化及中心,做到接地气、聚人气。
拓宽与泰方合作方式,扩大与泰方合作空间。截至目前,国内许多团组在中心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展览、讲座、研讨、文化体验、新闻发布等各种活动,为泰国社会各界了解中国进而热爱中国文化发挥了很好作用。为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度,今后中心要拓宽与泰方合作方式,扩大与泰方合作空间,将更多的文化活动带到泰国的城市和乡村,从而不断扩大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本地员工队伍。中心通过一系列管理和服务,让本地员工稳定下来,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为中心各项工作贡献力量。
(本文转自《中外文化交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