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之际,马耳他各界对中国文化中心(以下“中心”)“丝路文化季”活动的热情不断攀升。继3月丝绸之路文化行“爱的密码”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画展和“跨越文化土壤”专题讲座,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方李莉教授“‘一带一路’ 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讲座成功举办后,中心的“开放日”活动又为马耳他青少年开启了一扇通向“一带一路”的智慧之门。
圣阿洛伊修斯中学生参观中马建交45周年图片展
正值“敦煌艺术文献展”展期的5月,中心“开放日”迎来了首批圣爱德华兹学校和圣阿洛伊修斯学校的中学生们。
圣爱德华兹学校位于马三座古城之一的比尔古,创建于1929年,系一所英式寄宿制私立学校,共有自幼儿园至高中部及大学预科班在校生约700人。而圣阿洛伊修斯学校是马耳他著名的天主教会学校,是一所百年名校。 学校包含小学至高中部。马耳他现任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和反对党领袖西蒙·布苏蒂尔(Simon Busuttil)均是该校校友。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敦煌莫高窟,古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欣赏敦煌展
5月8日上午9点,马耳他圣爱德华兹学校的19位中学生踏着初夏灿烂的阳光,来到座落在巴洛克首都瓦莱塔的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
工作人员首先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中心的历史、职能、宗旨以及中心每月重点品牌活动,接着,工作人员从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开凿方式切入,联系马耳他著名历史遗迹“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形成时期及内部藏品,循序渐进地托出了“古丝绸之路”在贸易通商与文化交流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于“一带一路”这一倡议的重大启示。工作人员的讲解,使同学们对展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丝路”文化及精神也有了初步认识。
展览参观完毕,同学们开始了今天的第二个环节——中国书法体验。中心特邀书法系毕业并在马耳他中学教授中文的王硕然教师为学生们介绍、演示中国书法。同学们惊叹中国书法犹如优美的画作,跃跃欲试。王硕然结合孩子们好奇的心理,将孩子们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并教孩子们用中国书法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新名字,喜上眉梢……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欣赏中国电影动画《大圣归来》。90分钟的电影,跌宕起伏而又略带喜感的情节,优美绚烂的动画场景,可爱的小和尚,贪吃的猪八戒,充满正义感的齐天大圣,还有可恶的妖魔……孩子们被剧情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当电影字幕弹出,主题曲响起,孩子们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有的孩子问小和尚是否还活着,有的孩子手舞足蹈模仿“大圣”的武功,有的孩子问有没有成龙的电影可以放给大家看。学校负责外事活动的带队老师阿贝拉也兴奋地告诉工作人员,暑假就要来临,我们还要在暑期带学生来中心,希望继续合作。
5月15日上午9点,圣阿洛伊修斯学校的12位中学生也来参加中心的“开放日”活动了。
孔子学院大学生与正在学汉语的中学生们分享汉语学习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圣阿洛伊修斯学校从2013年开始便与驻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开设中文课并纳入正式课程及考试系统。为了给已经对汉语有了一定接触的中学生们打造更有针对性,更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活动,中心此次特别与孔院联袂合作,并邀请孔院大学生与大家分享汉语学习中的经验与故事。曾经在中心参加“汉语长期班”并在2015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之旅”,如今正在孔子学院继续深造的大学生卢安娜•泊特利(Luana Potelli),与大家分享了她一生难忘的中国之行,以及她在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趣事。
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在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和讲解中,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正在马耳他议会大厦展出的“中马建交45周年图片展” 以及在中心展出的“敦煌艺术文献展”。
圣阿洛伊修斯中学生送给中心的感谢卡(摄影:左晖、姜佩璋)
本次“开放日”活动”也随着《大圣归来》的结束曲进入尾声。令人惊喜的是,活动结束时,中心收到了可爱的孩子们送上的“感谢贺卡”,感谢文化中心为他们组织此次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他们开启了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的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