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无国界。一段舞蹈,一次灯展,胜似千言万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24日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来自哥伦比亚“激情加勒比”舞蹈团的艺术家们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兰基亚狂欢节搬上舞台,让中国观众领略来自加勒比的热情和动感。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符号的兵马俑造型彩灯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玻利瓦尔广场被点亮。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带领当地民众“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不少差异。通过文化交流,我们不仅要发现相似的地方,更要了解那些不一样的地方,以此促进相互认知和理解,”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卡门萨·哈拉米略对新华社记者说。
不止是哥伦比亚,在24日晚开幕的“中拉文化交流年”文艺汇演上,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的艺术家们也分别带来了国粹玛丽亚奇民间音乐、剪刀舞、探戈舞等,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台拉美艺术盛宴,展现了拉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演出很精彩,我平时就喜欢跳萨尔萨舞,但由于拉美与中国相距遥远,还没有机会去。看了这个演出后,我很想去一趟拉美,近距离感受异域风情,”观众隋玉函在演出现场说。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拉美时倡议于2016年举办“中拉文化交流年”。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近30个国家将在“中拉文化交流年”的框架下,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演出、展览、论坛、电影展映、图书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明互鉴增进中拉友谊。
在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研究员谌园庭看来,“中拉文化交流年”活动具有起始性意义,意味着中拉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超越贸易和投资关系,向人文交流拓展。“如果中拉双方能给予人文交流持续高度的关注和支持,中拉关系将能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相较以往“华艺新颜”“欢乐春节”“拉美艺术季”“加勒比音乐节”等在中拉两地开展并已形成固定品牌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拉文化交流年”的活动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注重高雅艺术与大众娱乐的有机结合。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副总经理秦文焕指出,项目的交流并不是“中拉文化交流年”策划的全部内容。“除了既定项目外,面向民众、走进百姓的交流活动会贯穿文化年的始终。”
哥伦比亚“激情加勒比”舞蹈团深入社区的做法便是一种创新。哥伦比亚舞蹈家在华的首次亮相并非在天桥艺术中心,而是走进朝阳区三里屯街道,与社区大妈自发组成民间舞蹈队切磋舞艺。柔软飘逸的中国绸扇、欢快动感的加勒比音乐,嫁接出加勒比风格的扇子舞,引得在场观众连连喝彩。
“激情加勒比”舞蹈团的8名舞者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珍妮·杜兰用“梦幻之旅”来形容此次中国之行。“遥远的中国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在另一个星球。这次亲眼一见,才知道中国地域这么辽阔、城市这么现代化、中国人这么友好,感觉真是太棒了!”她兴奋地说。
舞蹈团另一名成员爱德华多·布埃约坦承自己从未想过能来中国。这位哥伦比亚小伙子对这趟中国之旅印象深刻。“我现在开始慢慢认识中国,中国人很好,很有人情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随着“中拉文化交流年”大幕的徐徐拉开,人们有理由相信,中拉人民在文化上一定能够彼此欣赏、心灵上相亲相近,夯实中拉关系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