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山东省威海市将通过精当规划、精细管理、精心组织、精准服务,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5月25日,围绕威海市关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致化发展的情况,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
搭起“连心桥”
新时代,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在这片公共服务的蓝海上,做好工作迫切需要“绣花功夫”。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建波介绍,威海市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精致化,旨在深入贯彻精致城市建设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目标,通过精当规划、精细管理、精心组织、精准服务,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做好服务的前提,是了解需求。
威海市提出,今年起将扎实开展需求评估。依托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文化管理员、第三方评估机构、文化志愿者,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开展系统深入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切实掌握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实际需求,做好供需精准对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同时,精心设计服务清单。厘清服务内容,明确配送组织主体、产品供应主体、资源承接主体职责,确保乡村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益。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特色,制定适合乡村受众特点的差异化方案。通过人性化设计和精细化服务,提升乡村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无小事。威海市提出,本着及时、公开、便利的原则,当地计划在文化馆、图书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醒目位置,严格按规定公示开放(含错时开放)时间、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相关责任人,方便群众知晓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信息。
此外,威海市还将广开渠道、积极培育,引导文化类社会组织面向乡村基层开展服务,支持乡村发展文化志愿者团队,吸引乡村文化热心人、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全力提高乡村居民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培育“好土壤”
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设施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难点。近年来,威海市在提升设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在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致化的进程中,当地计划“化零为整”,推出一揽子有关设施的措施。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美丽表示,今年当地计划规范公共文化领域的设施建设。
具体举措包括,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要本着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的原则,组织召开论证会,征得各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重新建设一般不能小于原有规模。要统筹安排特殊人群服务专区,完善无障碍设施,便于残障人士参与。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增设空调、暖气等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舒适度。
倡导人文设计,一直是各界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期盼。
今年起,威海市提出在文化设施选址、设计过程中,要尊重乡村历史,突出乡土特色,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乡村文化地标,确保乡村有特色、有风景、有文化、有故事、有产业。完善提升儒学讲堂,发挥乡村记忆工程和历史文化展室作用,展示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传承农耕渔猎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强化教育、激励作用,打造文旅融合的基层实践空间。
张美丽介绍,未来威海市还将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相结合,提供旅游信息智能化引导、咨询接待、休闲娱乐等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挖掘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特色博物展馆。围绕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特色温泉、特色民宿、特色演艺、特色节庆六大主题项目,补充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品牌。
种上“振兴花”
精准实施服务项目,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是威海市推动乡村文旅服务效能提升、满足民众新时代文化需求的重要理念。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李妍表示,未来威海市计划依托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推动优质资源和服务向乡村延伸。具体包括依托市、区(市)图书馆资源,以青少年为重点深入开展乡村阅读推广服务。市、区(市)两级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赴乡村进行业务指导,提升乡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因地制宜,同时兼顾特殊群体,兴办乡村合唱团等特色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城市文艺志愿者送文化下乡。
威海市还拟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向乡村拓展。依托威海公共文旅云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馆藏产品数字化,打造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并与国家、省数据库有效对接,为乡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推进文化馆、图书馆中央网络课堂系统逐步向基层延伸,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曾经,胶东这片热土孕育了无数革命儿女。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威海市也提出要传承红色基因。
威海市今年起将以乡村为重点,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等。弘扬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做好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作。送红色文化下基层,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推出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做好红色口述史,让每一处红色印迹都达到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故事可传。加大对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力度,推动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威海乡土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乡村居民欢迎的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