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智利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半个世纪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智两国关系历久弥新,结出累累硕果。站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回顾中智友好交往的历程,不难看出文化交流在其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迎来了远道而来的智利客人。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于1951年和1957年两度访华,写下了《中国大地之歌》《向中国致敬》等祝福中国的诗篇。周恩来总理与聂鲁达会见相谈甚欢,称其为“中拉交往之春的第一燕”。1954年,著名诗人艾青受邀前往智利参加聂鲁达50岁生日聚会,写下诗歌《在智利的海岬上》,表达对聂鲁达的深情厚谊。
何塞·万徒勒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壁画家,他秉持为人民大众创作的艺术观,具有强烈政治使命感。抱着探寻中国革命胜利秘诀的想法,1952年5月万徒勒里第一次访华,自此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古老而年轻的国度,并携妻女前后在中国生活了16年。在华期间,他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与徐悲鸿、齐白石、艾青等中国艺术家建立了深厚友谊。万徒勒里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将新鲜的艺术理念带给中国学生。同时,其艺术创作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他借鉴中国水墨丹青技法,创作了《长江》等作品,表达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万徒勒里的夫人黛莉娅则直接参与了中国最早的西班牙语教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是我国第一位西班牙语外教。
1953年,正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万徒勒里为中国学生上课(照片提供:万徒勒里基金会)
1957年,聂鲁达访华期间畅游长江三峡(照片提供:聂鲁达基金会)
1952年,聂鲁达、万徒勒里与政治家阿连德等一道发起创建智利中国文化协会(简称智中文协)。作为拉美地区第一个民间对华友好组织,智中文协长期致力于宣传中国文化,为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牵线搭桥,积极促成一批智利作家、记者、议员等在五十年代访华,成为两国友好交往的先行者和见证者。
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团体也踏上了赴智利访问的路程。1954年6月,以萧三和艾青为首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应邀出席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一届拉丁美洲大陆文化会议,并参加了聂鲁达50岁生日庆祝活动。1956年8月,首家中国表演艺术团体——中国民间艺术团登上智利舞台。1959年,中国杂技团将独具特色的杂技表演奉献给智利观众。
1970年,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就职后不久他就作出与中国建交的历史性决策,使智利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从此,中智关系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始终走在中国同拉美国家关系前列。
70年前,在东西方阵营冷战和新中国被美帝国主义全面封锁的大背景下,正是以聂鲁达和万徒勒里为代表的智利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以大无畏的胆识,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迈出访华的脚步,在中智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拉丁美洲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正如智利聂鲁达基金会主席布尔内斯所说:“从文化角度来看,两位杰出的智利艺术家在中国所做的工作,为处在浩瀚的太平洋两端的国家建立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使得智利成为南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国家。”中国人讲究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铭记聂鲁达和万徒勒里等智利文化界人士发挥的先导性作用,他们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比政治和经贸交往先行一步的文化交流是开启中智两国友好关系的钥匙,为两国正式建交创造了条件。而建交之后,文化交流更是成为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建交初期,受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两国间文化交流并不十分活跃,但仍开展了沈阳杂技团(1973年)、上海歌舞团(1982年)访智演出和《智利风貌摄影展》(1986年)在华展出等重要项目。1987年,双方签署《文化交流与合作协定》,此后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中国五千年文明展》和《智利原住民文化展》相继在对方国家展出。
进入新世纪,中智关系开启全新的发展阶段,双边文化交流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智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内容日渐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为增进沟通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夯实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期间,双方先后签署了《文化交流年度执行计划》、《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协定》(2008)、《关于开展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的协议》(2008)、《在圣地亚哥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2016)和《关于深化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7)等文化旅游领域政府间文件,为双方机制化合作注入新内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文化艺术项目得以实施。智利国家民间歌舞团、圣地亚哥芭蕾舞团、海瓦斯摇滚乐队、达克尔打击乐队和巴托克室内乐团等艺术团体先后访华,《马普切:智利的起源》文物展、《一个马普切人的敏锐双眼》摄影展在北京展出。2016年,《万徒勒里作品展》在北京、南京、上海展出,这是在大师去世近30年之际其作品再次来到他深爱的国度。在此期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中方赴智利的文化交流项目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无论在规模、门类、水平,还是影响力方面较之过去都有了很大提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大、领域宽。对智文化交流既涵盖演出、展览、广播影视、文学出版等传统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也涉及近年新兴的文化产业和旅游推广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访智的表演艺术团组有32个,总人数达到784人,包括京剧、民乐、古典音乐、民族歌舞、现代舞、打击乐、皮影、木偶、杂技、功夫和肢体剧等艺术门类。文学交流方面,2014年以来访智的中国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多达47人,14部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在智利出版。而旅游成为近年来中智人文交流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中国赴智游客从2008年的8311人增长至2019年的36170人,10年内增长了340%,是外国游客增长最多的国家。
二是亮点多、品牌靓。2015年举办的智利中国文化年是我在拉美国家举办的第一个文化年,2016年由习主席和拉美国家领导人共同倡议举办的“中拉文化交流年”是中拉文化交流史上最大的项目。在这两个大型活动框架下,一大批独具中国特色、精彩绝伦的艺术项目呈现在智利民众面前。而在著名海滨度假胜地维尼亚德尔玛举办的品牌项目“欢乐春节庆典晚会”已走过了十个年头,每年观看晚会的观众逾万人,成为当地最具吸引力的夏季文化活动之一。自2015年起,在“中国作家讲坛”“中华文化讲堂”等活动框架下,王蒙、张洁、赵丽宏、刘震云、谢飞、麦家、周瑟瑟、徐则臣、阿来、潘维等一大批中国作家、诗人、导演和学者得以到访智利进行思想领域交流。智利合作电台与当地对华友好组织联合举办的“汉语88句”广播节目已连续举办三年,受众人数多达30万人。
2015年,智利中国文化年开幕式中国广播民乐团音乐会(摄影:贺文逸)
三是水平高、平台好。《古代中国与兵马俑展》和《盛世繁华:紫禁城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两个顶级中国文物大展时隔六年先后在智利总统府文化中心亮相。演出方面,包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广播民乐团、青岛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东方歌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深圳艺术团和吉林歌舞团等众多高水平演艺团组,以及谭盾、郎朗、王羽佳、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纷纷登上包括智利最高艺术殿堂圣地亚哥市政剧院以及南美洲最重要艺术节“圣地亚哥一千艺术节”的舞台。中影集团与智利电影资料馆合作,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电影周”,放映《狼图腾》《搜索》等15部优秀国产影片。2019年,中央电视台和智利美佳电视台合作,分别在对方国家拍摄纪录片《魅力智利》和《魅力中国》。六集系列片《魅力中国》,以独特视角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旅游、人民生活和发展成就,在智利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并多次重播。2019年,第一部中智合拍电影《天朝勇士》在中国举行签约仪式。
2010年,时任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参观兵马俑展(摄影:豪尔赫·维耶加斯)
四是覆盖广、影响大。2013年以来访智的中国艺术团组演出总计179场,观众人数超过33万人,场均近2000人。中国艺术家的足迹遍及从北部沙漠城市伊基克到最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蓬塔阿雷纳斯等众多智利城市,演出场所从顶尖艺术殿堂到露天剧场、体育馆,再到街头广场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而观众则涵盖从精英到草根的各个阶层。兵马俑展150天展期共吸引观众35万人,引起轰动,2016年在“中拉文化交流年”框架下举办的故宫展则在80天内接待了30万观众,不但再次掀起“中国热”,也有力配合了习近平主席对智利进行的国事访问。“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东方文化研修计划”等出版项目稳步推进,《呼兰河传》《20世纪早期文集》《思维的国度——中国当代诗歌一百首》《鲁迅文集》《青鸟故事集》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在智利翻译出版,引起智利文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2019年4月智利最大报纸《信使报》以两整版篇幅对中国文学作品在智利及拉美的出版和传播进行了报道。同年8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访智引起轰动。2019年底首次在智利举办的“中国灯彩节”集自贡彩灯展示、文艺演出、非遗表演和传统食品、工艺品售卖于一身,形式新颖、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受到智利观众热捧,三个月时间吸引了55万民众购票参观,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向往的文化盛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6年,时任智利文化部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奥托内参观故宫展(摄影:贺踊)
今年,在全球新冠疫情“新常态”下,原本规划的多项庆祝中智建交50周年的文化活动被迫做出调整。大型绘画展《丝绸之路新起点:冯少协和万徒勒里的跨文化贡献》和《跨越大洋:中国当代绘画展》将移师云端以虚拟方式呈现在智利民众面前。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担纲的专题音乐会也将以线上形式与智利观众见面。与此同时,两国众多文化艺术机构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以不同形式纪念中智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8月份,由聂鲁达基金会主办的拉美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诗歌杂志《笔记本》推出《中国当代诗歌专刊》,收录莫言、吉狄马加、胡弦等19位中国当代诗人、作家的诗歌作品。9月,智利万徒勒里基金会举办“文化交流是外交关系的基础”的专题研讨会。10月,来自智利、巴西、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由中国社科院拉美所与智利圣地亚哥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拉高层论坛,共同探讨疫情影响和中拉合作。11月,智利鲁斯特罗文化基金会在其“归乡”项目中开设中国专题,邀请三位目前在中国从事艺术创作的智利人讲述中国文化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智利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积极组织专业民间歌舞团队以视频方式参加2021年初举办的“相约北京”云端艺术节。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时指出,文化关系是中拉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翼。我们要充分借鉴彼此文化成果,让中拉文明成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相互促进的典范,为世界多元文化版图增添更加绚烂的色彩。
风雨同舟半个世纪的中智关系,即将在“知天命”之年迎来新的旅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智两国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继续发挥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进理解,促进友好,筑牢双边关系社会基础,携手推动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