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围绕柳编、鱼皮制作技艺等特色非遗项目,通过线上展销、线下互动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既促进吉林优秀非遗文化传承,又丰富了民众文旅生活。在长期的保护传承、展示宣传中,吉林非遗项目已在增进民众文明、带动扶贫就业、促进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力宣传展示
今年,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敦化市在市文化艺术展览馆、市秧歌文化博物馆、市柳编文化博物馆,分别举办了主题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柳编、刀画、松花石等非遗项目展演,展示了敦化民间文化发展、非遗传承保护的积极成果。
“通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开展,让群众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吉林的非遗项目和产品,丰富文化体验,也利于提高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进而促进吉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敦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化科(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张指挥说。其实,早在2017年,敦化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就开设了非遗文化旅游的特色栏目,如非遗旅游风景线、风光揽胜、旅游常识,并向游客提供非遗文化旅游咨询。
今年“遗产日”期间,松原市鼎润文化青年创业园有限公司在成吉思汗文化园的鼎润文化非遗展览中心举办了赏、玩、购的非遗活动,游客可了解鱼皮制作技艺,与非遗传承人互动,动手制作鱼皮挂件等。非遗展览中心还展示着鱼皮画、鱼皮项链、鱼皮书签等文创产品,为游客带来文化新体验。
吉林省级非遗项目松原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松原市鼎润文化青年创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毳介绍:“松原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植根于查干湖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我们将其与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进行了融合创新,并以其原生性、活态性、独特性,形成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提升线上体验
今年,吉林推出了“6·13吉林非遗购物节”,满足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目前,吉林已有445个非遗产品入驻阿里巴巴、京东等线上平台,类型多样、数量丰富,涵盖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
满族旗袍、马头琴等展示了吉林当地民族文化,老韩头豆腐串、牛马行牛肉饸饹、金氏过水手擀面等充满“吉林味道”,蒙古族纸雕、赵氏烫画、徐氏中国结等让孩子们充满兴趣。购物节通过线上展播和线下展演展览,让民众观赏了“非遗武林大会”。
吉林市民孙嘉俊说:“通过此次非遗购物节,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好吃又好玩儿,物有所值。”
73岁的关东葫芦非遗手艺传承人李宏达也在线上销售葫芦人、葫芦烟袋等东北特色非遗产品。他表示,线上展销能让更多人了解关东葫芦非遗文化,他将继续在线上宣传自家“宏达葫芦”。
带动文旅扶贫
柳编是敦化市重点非遗项目,近年来,该市依托柳编有关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将柳编技艺传授给更多群众,培育农民技工,有效带动就业。
同时,伴随着柳编产品的创新升级,敦化市柳编产品也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工具,向家居装饰用品、文旅休闲产品和园艺绿化产品等转变,走出了一条更为广阔的产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今年该市柳编产品已完成12万元的国外销售订单任务,生产工艺品1.23万件。
松原市成立了鼎润文化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活动,2019年9月开始,累计培训贫困户300人,签约61人,带动农村贫困户妇女在家创收。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鹏表示:“吉林将继续创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持续开展非遗技能培训,创新非遗扶贫模式,搭建扶贫成果展售平台,促进技艺传承、手工艺项目生产性保护和扩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