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受到巨大压力与挑战。针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与纾困政策,帮助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度过困境。现将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有关数据和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摘编如下。
(一)国家统计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21年文化领域相关数据。
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全年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游客23.4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游客9.0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增长31.0%。其中,城镇居民游客花费23644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游客花费5547亿元,增长28.4%。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其中,针对旅游业纾困扶持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金融和保险业对旅游业支持。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主动让利。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旅游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加快推进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扩大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范围。二是2022年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扶持政策。三是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同时,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细化要求,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三)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旅行社可全额暂退保证金或暂缓交纳保证金的政策。
4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支持旅行社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纾困发展,旅行社可全额暂退保证金或暂缓交纳,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一是已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的办市场发〔2021〕195号文和办产业发〔2022〕55号文要求享受暂退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可申请将暂退比例提高至100%,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二是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4月11日(含当日)期间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提出暂退保证金申请的,暂退标准可为应交纳数额的100%,补足保证金期限为2023年3月31日。三是2022年4月12日(含当日)以后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可申请暂缓交纳保证金,补足保证金期限为2023年3月31日。
(四)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意见》指出,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等4方面政策举措,加强政策集成,营造有利环境,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投资兴业,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插图来源:文旅传播云)
(本期内容摘编:李红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