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2周年. 1848年2月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印刷所印出了《共产党宣言》,这就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全世界人们肩并肩抗疫,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将所有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到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是高度契合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本刊特地编发了这位伟人在伦敦留下的足迹。
2020年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诞辰202周年。1818年的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普鲁士王国的边境小城特里尔(Trier),而202年后的今天,这个名字在世界上几乎无人不晓。作为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鼻祖之一,马克思的工作为全人类都做出了极大贡献,以他本人为思想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响着人数庞大的知识分子、工会和政党,并且以马克思的想法为核心基础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学术体系、政治纲领和实践。
马克思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力无需赘述,而他和英国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马克思在英国度过了自己近半的人生,也在这里创作了他最重要的一系列思想著作。而马克思的学术体系和政治主张也反过来对英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革命与流放
1848年,经历了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欧洲萌发了数波新生思想浪潮,在各方因素作用下,积累多年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最终带来了一系列的暴力动乱和武装革命,后来被称为1848年革命(Revolutions of 1848)。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迅速波及全欧,催生了激烈的社会变革。不过,虽然革命在许多层面上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大多数武装革命都告失败,而以劳工阶级为代表的革命团体和个人纷纷遭到镇压和出卖,一直投入劳工解放运动的马克思也因此先后被普鲁士、法国等多国政府驱逐。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了帝制,从而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颠沛流离数月之后,马克思在1849年从欧洲大陆搬到了伦敦,从此就一直在这里生活直到去世。然而在一开始的数年里,马克思在伦敦了度过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日子。除了因之前革命事业走入低谷而非常沮丧外,他还经常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而精神焦虑,并且受疾病所苦导致情绪不佳。由于搬到伦敦后生活条件过差,他与夫人燕妮所育的7个孩子中有4个都先后夭折,只有3个孩子长大成人。即使早已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并远离故土,马克思一家仍然仍然时常被普鲁士政府派往英国的密探所监视——当然,马克思在伦敦的个人际遇,也和英国当时的大形势不可分割。彼时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日不落帝国的军事、文化均在此时发展到全盛,但同时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也在此时达到顶点,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克思的生活不幸也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马克思伦敦故居墙上的纪念蓝牌)
伦敦生活
马克思在伦敦的34 年中,由于经济拮据,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在初到伦敦的5年里,他曾居住在距今日唐人街不远的迪恩街(Dean Street)28 号。今日寸土寸金的Soho区在当时乃是“伦敦一个最糟糕,因而也是房租最便宜的地区”(普鲁士特工报告中所称)。不过,这里离大英博物馆的距离非常近,马克思在1852年就成为博物馆阅览室的常客,而1857年博物馆的大阅览厅建成后,他便把这里作为《资本论》写作的主要场所。有一个时期,他几乎每天从早晨九点到晚上七点都呆在这里。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到了1857年马克思已经从经济学家的著作、官方文件和期刊中所做的摘录中积累了超过800页的笔记和短文,多达24个笔记本。其内容极为丰富,不过马克思并没有把这些工作整理出版,直到1939年才经他人整理后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发表。
(大英博物馆穹顶阅览室,马克思在这里完成了多本重要著作的准备工作)
虽然居住在市中心对写作有帮助,但在数年后马克思还是决定带着妻儿搬到城北宁静的郊外居住。当时他在母亲去世之后继承了600英镑的遗产,足够支付北伦敦近郊肯蒂什镇(Kentish Town)Grafton Terrace 46号一幢小楼的房租。后来他获得了恩格斯的资助,得以在附近的Maitland Park Road买下别墅居住。等到性格更开朗而又擅长社交的恩格斯也搬来之后,小镇渐渐成为英国左翼知识分子的大本营。恩格斯在附近安家后不久就创办了共产主义报刊,吸引来更多在伦敦居住的志同道合者甚至来自欧洲大陆的流亡者。这些热血青年或中年们还常常在附近的酒吧聚会,期间不停交流思想、高谈阔论,甚至引来警伯取缔。
(画作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探访伦敦贫民区的场景,但这种情景在现实中也许并没有发生过)
几乎每天下午一点钟,恩格斯都会到马克思家里去,如果天气晴朗、马克思的兴致又很好的话,他们就一起到汉普斯泰德郊外去散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出外散步,他们便在马克思的工作室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线走来走去,接连谈上一两个小时。稳定的生活没有让马克思安逸地过起小日子,相反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完成《资本论》。
(恩格斯和马克思及他的三个女儿)
写作《资本论》
马克思在伦敦时期的巨大成就之一是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经典《资本论》(Capital: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的主要部分。这本著作的第一卷在1867年发表,但其写作其实从马克思刚刚搬到伦敦时就开始了。当时他在1850年4月就预言自己花五个星期就能完成这部“经济学”的巨著,所有的朋友为之都欢呼雀跃。但显然,他低估了巨大的工作量、自己窘迫的财政情况和“拖延症”共同带来的挑战——很快,他便开始与保守主义学者辩论、批判拿破仑三世的复辟、拒绝德国首相俾斯麦的拉拢并与对方论战等等。同时因为迫于生计,他不得不为《纽约每日论坛报》、《自由新闻》等各类报纸撰稿。直到搬到郊区开始相对安稳的生活之后,马克思才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资本论》的写作。
而后马克思的生活又出现了新的障碍。他患上了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为了自我治疗,他在大英博物馆做了广泛的查阅,尝试服用不同寻常的药物,例如杂酚油、鸦片和砒剂,每天都冲冷水澡。他甚至给自己做手术……直到开始写作的17年后,马克思才在诸多手稿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最好最清晰的版本,选取前面40%作为出版内容并大幅修订,这就是《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在其中概述了他对于剩余价值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构想,他认为这最终会导致利润的下降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崩溃。此书在出版后很快引发大量的社会讨论,1871年秋天时德语版本的《资本论》第一卷首刷版本即将销售完毕时,第二版随即投入印刷和销售。
(《资本论》德文初版封面)
晚年与逝世
晚年的马克思把工作重心放在为第一国际起草各类文件上,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因健康问题而不得不放慢写作的速度。1881年12月马克思的妻子燕妮逝世,而马克思在他生命最后15个月则因为罹患粘膜炎而健康欠佳,最终马克思在1883年3月14日时于伦敦寓所逝世。当时马克思为无国籍者,他的家人和朋友把他的遗体与燕妮合葬在他们寓所附近的高门公墓,只有不到10位亲友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的墓碑至今也还在高门墓地供仰慕者们拜祭。
在马克思诞辰202年之际,如果您想在伦敦进行一番马克思主题探索或纪念之旅,下面六个地方会是最好的去处。
01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虽然这间面积不大的图书馆从来没有被马克思或恩格斯本人使用过,但是它才是伦敦最重要的马克思纪念馆,里面能够直观展现的历史痕迹却也许比所有马恩二人所有的故居加起来还多。该馆本身是一座普通的白色二层小楼,大门被漆成了大红的颜色。这栋建筑本身就有着光荣的历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许多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都与它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曾经是英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出版社——“20世纪出版社”的社址,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为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撰写的许多文章就是在这里出版的。1902年4月列宁和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到达伦敦时也住在这里,并在这里编辑印刷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报纸《火星报》。1933年马克思逝世50周年之际,英国工党研究所发起成立了马克思纪念委员会,在这里建立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作为工人的学校和教育中心。马克思图书纪念馆现在有超过15万册图书、小册子和期刊,内容全部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已经成为大型的国际性档案收藏机构。纪念馆平时对公众开放,在5月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纪念和科普活动。
02马克思故居
马克思在伦敦的34年中,由于经济拮据,不得不多次搬家,这些故居大多已无从探寻,只有距离唐人街不远的迪恩街28号的房屋还是当初的建筑,虽然已经过多次易主和修葺,但外观依旧保存完好,也挂上了英国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认证的蓝底白字铜牌,上面写着马克思的生卒年月及在此居住的时间。这是一座四层楼房,马克思一家在顶层的两个房间居住了5年多,但这段时间也许是马克思人生的最低谷——生活屡屡陷入拮据,病痛缠身,3个孩子也在此夭折。如今这里是一家叫做 Quo Vadis的意大利餐馆,而“马克思房间”还提供给私人租用。
03恩格斯故居
恩格斯在伦敦的故居位于摄政公园北边的缙亭山(Primrose Hill)附近,是原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在该楼的白墙上也悬挂着文化遗产委员会蓝牌。
恩格斯在英国生活工作的时间比马克思还要长,而且不同于终生拙于理财并常常因此遭受经济困难折磨的马克思夫妇,恩格斯出身实业家家庭,其本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20出头的年轻时代就来到曼彻斯特帮助打理家族设立在此的纺织厂,在这期间结识了伴侣丽兹(Lizzie Burns),出身爱尔兰劳工阶级的丽兹让青年恩格斯看到了贫民的生活,促成他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870年,恩格斯对1868年的英国大选结果极其失望——曼彻斯特的英格兰无产阶级选民因为无法摒弃同为劳工的爱尔兰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宁可投票给保守党——于是离开了曼彻斯特,搬到这处故居与马克思成为了邻居。在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后,恩格斯显然是最悲伤的人之一。不过他没有因此而搬回曼彻斯特做生意,而是接手马克思留下的巨量《资本论》草稿,完成了第二、三卷的编撰,并且在这里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这也是恩格斯在去世前完成的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著作。
04汉普斯泰德公园
这是马克思本人生前最青睐的公园,也是今日伦敦人常去散步郊游的地方。这里丘陵起伏,绿树成荫,风景非常好,马克思也经常与家人在这里俯瞰伦敦城景。他曾经在附近的Maitland Park Road长期居住,不过当初的故居已经被拆除,在原址上兴建的是一幢廉价公屋。但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当地政府仍然在原址新房上悬挂了纪念铭牌。
恩格斯故居也位于这里步行可到的范围内。恩格斯到在此安家之后不久,就创办了共产主义报刊,吸引来更多在伦敦居住的志同道合者,而当时创立《社会民主报》的一帮编辑们是恩格斯家的常客,大家也经常在周末到公园烧烤野餐。汉普斯泰德小镇也渐渐成为左翼知识分子的根据地,二十世纪之后这里更是因为接纳了大量战争期间从欧洲流亡而来的知识分子而闻名。当地居民口口相传了不少真假难辨的名人趣事,而恩格斯每天去往马克思家的步行小道也被标上了路线图。
05大英博物馆
说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就不能不提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厅。为撰写《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巨著,马克思当年常在此借阅图书。阅览厅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央,高约32米,四周墙壁全是书橱。当年马克思是这里的常客,在移居英国的前几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到此进行研究,而他喜欢选择“L”排至“P”排的座位,因为那里靠近他所需的参考书。不过,大英博物馆在1997年进行了一次重新整合,大部分的图书馆业务都随着新大英图书馆的建成而转移出去了,当年的阅览室现在已经改作了不常开放的小展厅。但游客依然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圆顶来一睹当年的圆厅风貌。
06马克思墓
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辞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汉普斯泰德丘陵高处的海格特公墓。这座公墓占地约15万平方米,大约有5万多座墓碑。除了马克思之外,这里也长眠着法拉第、艾略特等名人。马克思墓实际上是他的全家合墓,马克思一家六口人,包括马克思本人、夫人燕妮、女儿艾琳娜、查理和哈利两个外孙以及女管家德姆特,均被安葬在这里。
马克思的墓碑原本比较朴素,直到1950年代英国的左派知识分子发起了新左派运动,让马克思主义在英国重新焕发生机。而1954年英国共产党也邀请雕塑家为马克思立下半身像的纪念碑,在1970年还发生有人尝试以自制炸弹破坏雕塑的事件。
马克思的墓碑上雕刻着《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且注记了由恩格斯主编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驱逐马克思出国的德国特利尔议会,近年来一直在要求英国当局归还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遗骨,并想把他安葬在特利尔市的马克思故居附近。当然,这个提议至今也没有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