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莎剧《完美的合同》剧照
10月17日、18日,由台湾豫剧团创排的豫莎剧《完美的合同》大陆巡演郑州站在河南郑州艺术宫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豫剧演出。
“能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威尼斯商人》和豫剧如此结合,非常新鲜。台湾豫剧团扎根宝岛近70年,发展得红红火火,确有独到之处。”看完演出之后,河南豫剧院党委副书记吕青在朋友圈晒出感想。
“我们想展现传统艺术在台湾发展的成果。”台湾豫剧团相关负责人称。
《完美的合同》由台湾豫剧团制作的豫莎剧《约/束》中最精华的《折辩》《审判》两折戏演变而来。该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品《威尼斯商人》,由台湾学术界、戏剧界的重量级人士联手打造——编剧彭镜禧与陈芳、导演吕柏伸、副导演殷青群、音乐设计耿玉卿,领衔主演为“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完美的合同》既忠于莎士比亚原著之精义,保留故事原貌,又在表演艺术上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戏曲之美。剧中还流露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交织成这一出悲喜交加的好戏。
台湾豫剧团近年来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开拓国际舞台,不仅将传统戏曲的服装、脸谱、身段、唱腔介绍给观众,更要展现豫剧在台湾的发展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的新面貌。
豫剧作为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台湾豫剧团是台湾地区目前唯一的豫剧团,其前身是1949年诞生在越南富国岛上的中州豫剧团。目前,在河南省外的专业豫剧团体中,台湾豫剧团称得上是一支劲旅,无论新剧目的创作数量、演出的场次、营销推广的力度还是出访次数、社会影响、活跃程度均位于专业豫剧表演团体前列。
一个远离河南原乡、在特殊情况下因缘际会成立的豫剧团何以能创造这样的业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康洁表示,除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高超的艺术水准、强烈的危机意识外,台湾与河南两地持续30年的豫剧交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在两地的文化交流史上,豫剧交流不仅启动较早,而且一直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自1990年7月台湾台北市河南同乡会会长张天佑率台湾中州豫剧团回河南开展寻根演出之后,两地豫剧交流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河南以豫剧为主要载体和抓手,不断深化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在增进两地友好合作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与推广。其间,河南多次组派省直、地市豫剧团到台湾开展交流演出,并走进当地高校推广豫剧,组派专家、艺术家帮助台湾豫剧团排演了《武后与婉儿》《春秋出个姜小白》《快打三国》《慈禧与珍妃》《拜月亭》等十几台剧目,极大地丰富了台湾豫剧团的演出内容。其中,由两地豫剧艺术家共同打造、联袂演出的豫剧《曹公外传》《台北知府》多次到各地巡演,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典范。
2008年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启动“两岸互派戏剧人才培训计划”。
河南选派知名编剧、导演、舞美、作曲前往台湾,帮助台湾豫剧团打造豫剧精品剧目;组派文化主管部门和剧团管理人员学习台湾豫剧团在剧目生产、文化营销方面的经验;与台湾知名的艺术大学合作,学习其在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方面的先进理念。台湾豫剧团则选派年轻的演职人员,到河南豫剧院团、河南职业艺术学院学习豫剧表演、唱腔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台湾豫剧团年轻一代快速成长。
在两地共同努力下,双方从2001年起举办了12届“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研讨会”,目前已经成为河南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通过这一平台,汇集了各方专家精彩独到的学术见解,吸纳了两地豫剧传承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豫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两地豫剧交流能有今天这个良好局面,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换来的。”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贺宝林说,新时代,两地豫剧必须走向深度交流与合作,以回应时代和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至于如何走向深度交流与合作,贺宝林认为这是个大课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在交流机制、内容等方面下功夫。比如培养年轻一代演员、联合打造精品剧目,实现豫剧传承上的优势互补,让研究成果落地生根,对实践真正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