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两月,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文化周”在英国好戏连台。6月25日,“文旅融合——实践与真知分享会”在英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英国政府文化、旅游、科技、教育领域和政产学研机构近140位嘉宾济济一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央媒均派记者出席,欧洲时报、华闻周刊、The Destination Marketing Group等英国当地媒体及新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文旅融合——实践与真知分享会”由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主办,英中旅行社承办,《欧洲时报》英国版、英国Has to be China旅行公司协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袂支持。分享会上,伦敦旅游办事处主任薛伶介绍了分享会的筹备情况。她表示,此次分享会不仅是中英文化交流合作成功经验的总结,更主要的是为中英两国间文旅交流的重要性和可预见的机遇在谱写新篇章。
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艾琳、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先后致辞祝贺。
艾琳表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作为英国驻华使馆的文化教育部门,今年正值其在中国正式落成40周年,今年也是英中两国政府签订文化合作协定的第40个年头。文化合作不仅是在文化、教育、体育、电影等领域,还要落实在旅游合作之中。英中两国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地域文化,两国游客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获得深刻而独特的文化感受。
于芃在致辞中指出,2019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5周年。在此,驻英国使馆文化处愿意看到中英文化交流合作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进一步互学互鉴,注重质量,普及惠民,可持续发展,此次旅游文化周期间的实践与真知分享会正是贯彻“丝路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分享会上,嘉宾们在文旅融合的主题下,从“历史和文化名人与旅游”、“文化活动、节庆与旅游”、“新科技与旅游”三个切入点破题,由7位中英业界翘楚与会分享实践与感悟。莎翁故居区议会主席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链接》;《Blue Guide》旅行书系《中国》的作者、著名汉学家吴芳思谈《从萧伯纳和孙中山故居的老物件说起》、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发展部长安德鲁·埃文斯谈《完美的伙伴:兵马俑展在利物浦世界博物馆》。此外,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市场和经营部主任桑德拉·包特丽就《文化活动、节庆和旅游》、英国国家图书馆文教部杰米·安德鲁与市场部海丽特·达瑟两位主任就《文化与市场化推广》、腾讯欧洲云高级战略销售经理张云就《腾讯微信小程序:推广文化和旅游的数字化方式》、英国国家博物馆商务总监布坎南就《走进英国国家博物馆》等不同角度发表了演讲。随后,来自高校和媒体的代表等10位不同领域负责人参加了分组主题讨论,分享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最后,数字文化媒体体育部文化外交局长Keith Nichol在结束环节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代表英国数文媒体部对分享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作为“中国旅游文化周”的点睛之作,本次分享会突出“以文蕴旅,以旅彰文”的指导思想,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学互鉴高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背景下,为加深中英文化旅游业界人士的交流、促进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而策划召开。 中英两国均是文化、旅游大国,而英国是现代旅游业发源地,文化旅游发展经验和智慧经年积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分享会根据中国国内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汇聚各方人才,精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分享了大量成功案例,提供了诸多业界成功经验和智慧,堪称中英双方具体行业领域互学互鉴的例证,也体现了本会要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大业献计献策的初衷。相信这种深度交流形式将会持续进行下去。
主旨演讲嘉宾发言摘要
一、《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链接》
莎翁故居所在地区议会主席凯特尔(Chris Kettel)讲述了2015年习主席访英,提出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年。随后江西抚州与莎翁故居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合作,目前牡丹亭在莎翁故居落户,抚州建设“三翁(汤翁、莎翁、塞翁)公园”,抚州与该地还将复制莎翁故居小镇,届时将大幅提升该市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对莎翁故居来说,目前中国游客在美国之后,稳居海外游客第二位。该市的学校已经开设了汉语课。
二、《从萧伯纳和孙中山故居的老物件说起》
著名汉学家、《Blue Guide》旅行书《中国》的作者吴芳思(Frances Wood)来华已不下百次,其切入点被与会嘉宾认为十分新颖。她首先指出,文化和历史名人的故居,是了解一地乃至一国宝贵的微观镜子,可以把游客拉进特定的时代。其次,她比较了不同故居保存完好的老物件,惊奇地发现了当年中英、中外交流的实证,从而证明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源远流长。
三、《完美的伙伴:兵马俑展在利物浦世界博物馆》
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发展部长安德鲁·埃文斯(Andrew Evans)说,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收到封试探愿否举办兵马俑展览的邮件,当时还不敢太当真。后来在天津航空公司的赞助下(运输展品)梦想成真。他的结论是:一、国际上包括英国的游客对中国了解甚少但很希望了解;二、中国是完美的展览合作者;三、中资公司正在寻找在英曝光;四、赞助者与被赞助者之间良好的合作是成事的重要环节。
四、《邱园的文化活动、节庆和游客》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市场和经营部主任桑德拉·包特丽(Sandra Boterell)触及了一个我国同行有共鸣的难题,她说到邱园主持市场开发后,她又一次搭乘出租车,问司机还记不记得上一次去邱园是什么时候?司机说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所以为了吸引游客,邱园设计了全年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节日,例如兰花节、菊花节、科学节等,另外还在园内的展厅举办展览。所有这些活动有两个特征,一是既要与植物园职能一致,又不能因专业化把人吓跑,所以采用文化艺术方式呈现,例如举办Chihuly(玻璃艺术大师)的植物灵感艺术作品展览;其次是组织“XX(国家名)at Kew”项目,跨越全年。因为对于本地居民来说,邱园从19世纪就在那里了,打国际牌,有助于游客的新鲜感。
五、《文化与市场化推广》
大英图书馆的文教部杰米·安德鲁(Jamie Andrews)与市场部海丽特·达瑟(Harriet Darcel)两位主任共同梳理了该馆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对海外游客、读者的吸引力,成功要素在于分析出游客构成及其不同需求。市场部介绍了如何配合文教部组织宣传推广“攻势”以吸引海外游客。他们还介绍了该馆中文公众号的运作情况。
六、《腾讯微信小程序:推广文化和旅游的数字化方式》
“腾讯欧洲云”高级战略销售经理张云介绍了腾讯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全球的重点分布,演示了腾讯受芬兰旅游局委托制作的“赫尔辛基”微信小程序,该程序对景点、交通、餐饮、购物、禁忌等与出国旅游相关事项有清晰、简明、形象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