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宫博物院策划制作的反映中国古代“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系列微视频《八大作》,向您讲述了紫禁城在制造和修缮中的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和裱糊作等工艺技法和应用实例,展现了 “八大作”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之精、技艺之美、传承之序,呈现紫禁城六百年的营缮之道。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在微信公众平台推介“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呈现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在紫禁城中建造和修缮中的工艺技法和应用实例。
土作——厚而载物
在紫禁城里,形制可以被触摸,庄严可以被感受,唯有土作隐匿在世人面前。六百年来,它以历史的纵深构筑紫禁城的厚度。坚固、耐久、稳定,是承载连绵殿宇重要的根基。土作,是紫禁城中关于台基、地基等土方工程的营造技艺。用挖、夯、填、筑技艺所筑成的地基,坚固耐久,厚而载物,静静地聆听着后来者的足音。
石作——稳而持重
星辰流转,日月更替,数百年间,石作用稳重承载住威严,用坚韧吸纳着气脉。泰然处之,稳而持重,石作,是凝固的艺术,也是永恒的记忆。
搭材作——相辅相成
搭材作,是紫禁城中以架木搭设、扎彩、棚匠为内容的营造技艺。除了搭扎彩棚外,这种传统而科学的技艺,同时扮演着紫禁城建筑施工中搭建脚手架的角色。今天,搭材作传统的材料已经逐渐被取代,主料木材变成了现代的金属管件,捆扎木材的绳子也变成了金属卡件,但是最重要的搭接关系依然延续着中国建筑的智慧。盘互交错,相辅而成,搭材作,以它独有的形式封存在紫禁城建筑的记忆里。
木作——方寸之合
屋顶、飞檐、曲线、神韵,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结构恰到好处,是木作最和谐的分寸。宫宇之上,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独立是方寸,合起来叫乾坤。
瓦作——定而望动
镇脊神兽,龙纹瓦当。凝神守望,浮云变幻。瓦作,连接起泥土与天空,是紫禁城砌砖挂瓦的营造技艺。瓦的周正与人的心气儿一脉相承,定而望动,动静等观,历经紫禁城所有的繁华与沧桑,我们守望着历史的轮回。
油作——厚薄有度
从无意成形,到有意为之,层叠之间,厚薄有度。油作,是紫禁城中为保护木构件而施以地仗油饰的营造技艺。油作,最重要的是功底,这座由木头搭建起的城才能抵御风吹日晒、雨雪风霜的侵蚀。由内及外,由外观内,这是中国古建筑适形而止的底蕴。
彩画作——木衣锦绣
一起一落走笔尖,一瞥一扬自悠然,起谱落墨之际,彩画跃然于木。彩画作的存在,让厚重威严的木建筑顿时轻盈。繁华惊梦,一窥古意之美。驻足其间,举望环视,天花、门楣、斗栱、梁柱遍布着以龙凤、卷草、花鸟等寓意吉祥的纹样,凝聚了细节之美。彩画作,是为紫禁城建筑梁架和木构件进行装饰的技艺,它们体现出建筑的等级,也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起谱于咫尺之内, 落墨在方寸之间。大象无形,木衣锦绣,厚重与轻盈,都镌刻在紫禁城彩画技艺中。
裱糊作——柔外韧内
纸张铺满之际,厅壁共为一色。素净、通透,被光线切割的一道道纹理,传递着紫禁城工匠的精湛技艺。裱糊作,是紫禁城中为室内施以纸张裱糊的营造技艺。顶棚、墙面、门窗在裱糊工艺装饰下,不仅为森严庄重的宫殿增添了清雅别致的美感,还起到防潮、防尘、保温的作用。在裱糊作的传统技艺下,纸张相互吻合、相互牵扯,在有形的纸与纸之间,也在无形的力与力之间,将柔韧与拉力发挥得恰到好处。柔外而韧内,演绎着中国独有的营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