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约旦艺术家工会、约旦皇家文化中心在约旦首都安曼联合于10月24—28日在约旦皇家文化中心举办了中国电影周。电影周组委会特意安排《情比山高》作为闭幕式影片,在周末时间段放映,以使更多的约旦观众可以有幸欣赏到该影片。该片曾获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包括最近获得的2016年芬兰斯堪地纳维亚国际电影节金奖。
为进一步让约旦观众了解并体会电影《情比山高》的艺术魅力,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文化参赞杨荣浩特别邀请了斯堪地纳维亚国际电影节评委、约旦导演费萨尔·祖阿比(获莫斯科菲林大学硕士学位,多次获电影和电视奖项)就《情比山高》接受了约旦《言论报》记者易卜拉欣﹒撒瓦伊尔的专访。
祖阿比表示,中国电影《情比山高》融合了很多优秀的镜头和视觉语言来展现中国“功夫”,“功夫”是中国电影独一无二的表现内容和文化精髓。20世纪70、80年代,功夫商业电影在香港获得了一系列成功,并随后走向世界,有了阿拉伯和欧洲世界的拥趸。香港回归后,“功夫”和中国文化、民俗文化遗产的结合更加天衣无缝和水乳交融。《情比山高》中对中国“功夫”(或者武打戏)的运用非常好,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之美。
祖阿比说,近年来,中国的电影教育发展很快,电影产业也蓬勃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影片,在众多国际性电影节上多有斩获。中国电影人普遍有一种伟大的“家国情怀”,广泛关注人文和爱国主题,尤其是很多电影以展现中国人民抵抗殖民主义和外来侵略的不懈斗争为主题,有很好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商业前景。
祖阿比表示,几个月前,他作为2016年芬兰斯堪地纳维亚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初次接触到电影《情比山高》,根据其多年来在电影领域的工作经验,他马上就感觉这届电影节的金奖非中国电影《情比山高》莫属。他解释说,这部电影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极,怎样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曲折经历。尤其重要的是,导演和编剧做到了“画山不见山”,通过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山区的两个小村寨的故事,放大并使之成为一个国家的缩影,深刻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殖民、保卫祖国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电影英文名字《ROAD TO THE SKY》从字面看是通往天国之路,似乎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佛教崇拜理念,具有独特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和“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中国文化魅力。
祖阿比说,一个优秀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让一部电影有一个好的开头,《情比山高》的导演和编剧非常值得称赞。该电影从第一个二战纪录片形式的镜头开始,就深深吸引了观众,随后镜头一转,画面风格也随之一变,以“好莱坞”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西南边陲风轻云淡、草木繁茂的秀丽风光和当地民众自在、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与后面展现的战争悲剧形成了鲜明对比。祖阿比说,这部电影不是空洞的爱国主义说教,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生价值观,尤其是其中不少的“功夫”打斗场面,也不是一味刻意为吸引观众眼球而设计,而是与电影的战争主题紧密组合。摄像机中的镜头不是呆板的、空洞的,而是充分展现了中国南方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别具风韵的人文文化遗产。影片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风光,但每一个镜头都让人神往。虽然当时那里的人们生活较为贫困,但仍然具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祖阿比认为,电影《情比山高》没有好莱坞电影那样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通过讲述中国西南大山里两个普通村寨民众的爱国热情歌颂社会英雄,充分展现了电影导演王艺的卓越创新能力。
祖阿比说,色彩在电影视觉化叙事中具有独特的力量,就像蓝色并不是天空的唯一颜色一样,不同导演可能会使用不同颜色的天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祖阿比说,现在随着数码电影的出现,许多先进技术得以在电影制作中运用,但电影导演对色彩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一般来说,电影导演会注重至少三个主要颜色,两个自然颜色和一个人文颜色。比如,蓝色象征着天空,绿色象征着森林,红色象征着人的情绪和精神。祖阿比补充说,色彩的力量其实是在符号学中得到了无数次反复验证的,是电影叙事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导演不会使用这些技术证据。电影《情比山高》对色彩语言的使用非常出色,尤其是对光影的把握,相信这也是该电影获得2016年芬兰斯堪地纳维亚国际电影节金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祖阿比总结说,他作为一个约旦人可以成为2016年芬兰斯堪地纳维亚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并且能有幸推荐中国电影《情比山高》获得金奖,他感到非常自豪。祖阿比最后强调说,通过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文化处、约旦艺术家工会以及皇家文化中心的共同努力,《情比山高》这部中国电影能够在获奖后不久就在安曼上映,由此可见中约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友好关系。他本人非常赞赏中约友好文化关系的发展,感谢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文化处,并希望继续有类似重要的中国电影活动在约旦举办。
电影《情比山高》国际版海报(英文)
约旦《言论报》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