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光隧道,走进它便可穿越时空,探寻过往岁月的辉煌,感受历史文化的变迁。
1977年,在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发起下,“国际博物馆日”诞生。每年的5月18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吸引全球公众关注、参与。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国际博物馆日
武汉,自古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汇长江汉水,控南北之要,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集多元化、包容性于一身。
今天的“欢迎您到武汉来”,就让我们乘着“国际博物馆日”的东风,寻宝博物馆,一窥荆楚江城的前世今生。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现有藏品24万余件,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以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等等。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省博的四大“镇馆之宝”。
郧县人头骨化石 湖北鄂西一带是古人类化石的重要发现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郧县发现了两具人类头骨化石,科学测定约为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为绿松石。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代 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梅瓶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
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筹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武昌红巷13号到汉口青年路新馆落成,已走过三十多年的武汉博物馆一直尽职述说着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馆内现有馆藏文物近六万件,包含中国古代青铜、陶瓷、玉器、书法、绘画、印章、雕塑、明清家具、钱币、文献等各个门类,见证着武汉从孕育、发展到成熟、变迁的辉煌历程。
凤纹方罍(léi) 罍,酒器,也做礼器使用。器形见于商代晚期,有圆形和方形两种。1966年出土于武汉市蔡甸区永安乡竹林嘴。该器物制作精湛、纹饰华丽、典雅大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江汉揽胜图 明代绘画,纵107厘米、横171厘米 画面取长江与汉水交汇的水陆情境,巍巍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对峙,江上千帆竞发,岸上屋舍鳞次栉比,城墙逶迤如龙,再现了当时武汉三镇的物事风貌。画面大气磅礴,结构严谨,景物繁而不杂,虚实结合,融艺术与写实于一炉。
乾隆款青玉双凤交颈壶 高13.6厘米 壶盖为两只交颈的凤首,脸颊相贴。壶身由两只互拥着的凤鸟身、翅及足组成,两足相抵,亲昵偎依。壶底刻有“乾隆御制”填金撰篆书款。造型新颖奇巧,工艺精湛,是乾隆时期玉雕中的精品。
盘龙城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历史,是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汉城市之根。遗址群由宫城、李家嘴、杨家湾、杨家嘴、楼子湾以及小嘴等组成,出土大玉戈、青铜大圆鼎、青铜钺、绿松石镶金片饰件等3000余件精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