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海牙中国文化中心在“红楼艺梦”展厅内举办了“对话《红楼梦》”(In Dialogue With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专题研讨会。受邀参与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荷兰语版《红楼梦》译者林恪(Mark Leenhouts)、哥舒玺思(Anne Sytske Keijser),以及旅荷华人作家Julie Oyang、岳韬。研讨会由荷兰作家Pim Wiersinga主持。
荷兰语版《红楼梦》译者林恪(Mark Leenhouts)与观众分享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好了歌》为例,英文各个版本对此的翻译存在哪些亮点与遗憾,以及荷兰语版翻译的背后有哪些考虑。
中文里所讲究的字数工整与平仄交替、词性相对,在荷兰语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荷兰语版《红楼梦》译者哥舒玺思(Anne Sytske Keijser)讲述了翻译《红楼梦》各章回及标题所经历的困难与取舍。
荷兰语译本中,“炕”一词直接使用了拼音“Kang”。哥舒玺思(Anne Sytske Keijser)对此解释道:“虽然荷兰没有炕,但考虑到这个词比较简单,对荷兰人来说也可以正确发音,我们决定就使用拼音。”哥舒玺思开玩笑地说:“作为译者,我们可以进口词汇”。
而诸如“汤婆子”“手炉”“熏床”这一类词语,即使对中国读者也可能是很陌生的东西,对荷兰读者更需要依靠注释来帮助理解。
Julie Oyang主讲“高马得:当水墨遇上东方漫画”(Gao Made:When Ink Painting Meets Chinese Manga)。由戏曲绘画大师高马得创作的红楼梦人物系列,也是本次“红楼艺梦”展品之一。
荷兰作家Pim Wiersinga谈到中国电影与小说给自己带来的写作灵感。
各位嘉宾围绕主题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大家思维碰撞,与台下的观众也有精彩的互动与沟通。“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本次研讨会虽然是海牙中国文化中心“红楼艺梦”展览期内的最后一场主题活动,但荷兰语版《红楼梦》历经十三年翻译终于出版问世,一定会是更多荷兰人了解中国经典,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世界的起点。
“红楼艺梦” 主题展览将展至7月22日,观展时间为每周二至周五下午一点至五点。“红楼艺梦”主题展览门票免费,无须预约即可参观。
活动现场